吳
《藝譚》在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刊出了方平的文章《讀<羅丹藝術論>有感》。文章分為兩部分,在后一部分“藝術和批評”中,方平指出“《羅丹藝術論》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給讀者送來的一本好書……”,“令人遺憾的是附在書末的‘讀后記?!薄叭绻覀兤查_了羅丹的藝術實踐,只抓住他的片言只語,也并沒有很好去理解,就上綱上線,作為一種反動的理論體系來批判,那是非常不確當?shù)?。譬如說,中譯本前有‘出版說明、后有‘讀后記,一致指責羅丹在那里宣揚‘不可知論、‘唯心主義的“天才論”這種似曾相識的學術上的深文周納,令人心寒……”
文章認為,“羅丹提出的‘不可知、‘神秘性,在美學意義上,還是有它內(nèi)在的合理因素。”至于羅丹是不是鼓吹“天才論”,方文說,“書中有一節(jié)專門描寫羅丹的一雙手——在工作著的手……”“單憑這一雙勤勞的、聽使喚的、能在瞬息之間捕捉住藝術家最細致的感受的手,就可以在文藝法庭面前為藝術家作證,他所遭到的‘天才論的指控,完全是不實之詞?!?/p>
方文最后說,“愿我們的文藝評論家在不斷加深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因為一個缺乏藝術鑒賞力的批評家,就象‘拒絕學習怎樣說話的詩人,是不值得驕傲的啊?!?/p>
(《羅丹藝術論》,沈琪譯,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五月第一版,0.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