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楊武能《“中國的書和關于中國的書”》一文,其美中不足之處,作者也作了說明:“有的書名我無法還原為中文,只能列出(德文)原名,已譯出的名稱也可能不準確”。這種不強不知以為知的虛心態(tài)度,使人很受感動。因此我不自揣愚淺,愿盡菲薄之力,協助作者給這個書目做些拾遺補闕的工作:
1)Yeh-kotsungschu,作者未譯為中文。我認為應是《野客叢書》,南宋王
2)Sung-chien-pan-ma-tzu-lei,作者未譯為中文。我認為應是《宋槧班馬字類》,南宋婁機撰,五卷,前有樓鑰淳熙壬寅序。這一年也正是一一八二年,與作者的介紹相符。此書本名《班馬字類》,“宋槧”是后加的。但這二字卻也泄漏了天機,證明此書并非真宋本,而是宋以后人據宋本影寫或影印的。宋人刻本,不當自稱“宋槧”。
3)Tung-chien-chi-chin-pen-mo,作者譯為《資治通鑒本末》,當誤。按其德文原名音譯,應為《通鑒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撰,四十二卷。又作者介紹此書“序于一二五七年”,則當是趙與
7)Ta-ming-hui-tien,作者譯為《大明匯典》,小誤。應為《大明會典》,明李東陽等奉
8)Ta-ming-chi-li,作者譯為《大明紀禮》,小誤。應為《大明集禮》,明初徐一夔等奉
10)Chung-hsiu-ch
12)Nung-sang-chi-yao,作者譯為《農桑指要》,小誤。應為《農桑輯要》,元初司農司修撰,七卷。此書元代曾刊刻多次,廣為頒發(fā)。但元刻本在清代已屬罕見。作者介紹此書是“一三一七年,元版”,如不誤,那么這就是所謂元延
16)Chinting-ku-chin-tu-shu-chicheng,作者譯為《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不誤。但作者介紹此書“一套十本”,按此書多至萬卷,所謂一套十本者,或僅是目錄,或僅是其中部分內容,斷非全帙可知。
未敢自信必是,尚希得到指正。
北京許福謙
編者注:四川成都讀者何韞若等亦來信指出,第⑾應作《經史證類本大觀本草》或《大觀證類本草》,宋·唐慎微撰;第⒂“Ssu-i-kuan”三字應是“四譯(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