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笙
北京故宮紫禁城里大小宮殿的檐角,裝飾著各種各樣有趣的小獸。小獸的數(shù)目和種類都有嚴格的等級區(qū)別。數(shù)量最多、等級最高的要算太和殿。太和殿每個檐角各排列著十個小獸,而其他建筑檐角小獸的數(shù)目則是奇數(shù):九、七、五、三,最少的只有一個。檐角盡端領頭的是騎鳳仙人。在它之后,十個坐姿小獸
的排列順序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ní)、押魚、獬豸(zhì)、斗牛、行什(hāngshī)。
這些小獸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龍、鳳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尊貴。天馬、海馬象征著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斗牛、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以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獅子是由異域傳入的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主;狻猊則是我國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它們象征著千山一統(tǒng),百獸率從。獬豸善于辨別是非曲直,是皇家所謂“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最后一個小獸的面部很象猴子,古代工匠稱它為“行什”,即排行第十,是檐角的壓尾獸。檐角上這一行小獸象征著皇家的尊貴和吉祥,威德和智慧,也具有震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此外,這行小獸端坐檐角,還有很強的裝飾作用,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guī)格嚴整又富于變化,達到了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tǒng)一。
這些琉璃小獸作為建筑物的一個構件,還有建筑上的特殊功能。檐角是殿頂兩坡瓦壟的交匯點,為了防止漏雨,必須在連磚上覆蓋脊瓦。把小獸和脊瓦鑄在一起就更堅固。古代建筑工匠將政治象征、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如此巧妙地統(tǒng)一在一起,又一次證明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高超水平。
(摘自《旅游》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