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納迪·坎比昂 羅桂英
百年前的一本小書
道出了不易的真理
我姊姊朱麗亞比我大13歲,什么都比我強:討人喜愛,胸襟開闊,心地純潔。我漸漸長大時,一直很妒忌她。但是她的死卻給我?guī)砟蟠驌簟?/p>
在姊姊的喪禮上,一幕童年往事突然閃過我的腦際。那時候,姊姊和查利結婚還不到一年,有一天晚上,我這個才11歲的小妹妹在她家作客,無意中向她的臥室望了一眼,正巧看到她跪在雙人床前祈禱,我心想,這么大的人了,還做這種事,多怪!
后來,我成了大學生,自認為無所不曉,開始常常跟姊姊辯論人生的意義。我的“人生觀”盡是疑問,姊姊則抱有堅不可摧的信念。她語氣堅定地對我說:“只有相信永生,才能明白宇宙的真諦,我全心全意地相信生命自有其用意,真理之門就在我們前面?!?/p>
姊姊下葬那天,我坐在教堂里,恍然大悟:我嫉妒的并不是姊姊的秀發(fā),不是她歡樂的笑聲,也不是她有許多朋友;我羨慕的其實是她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姊姊入土為安那一刻,我一顆心好像跌進了疚愧的深潭。
郁郁寡歡的時候,有人會去找心理醫(yī)生,有人去酒吧喝酒,有人去找牧師。我則上圖書館。我在大學圖書館里瀏覽求索,想找本書來紓解心頭的愁悶。突然間,有個書名引起了我的注意,《什么是生命的價值?》薄薄的一本,白羊皮燙金字,已經許久無人問津。我翻開一看,原來作者是我那所大學1883年班的校友安娜·羅伯遜·布朗。
書頁間還夾著一張剪報,紙色已經泛黃,是1948年3月1日在《紐約時報》刊出的一則訃文,上面說安娜·羅伯遜·布朗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發(fā)人深省,叫《什么是生命的價值?》。后來我又知道,有人把這本小書譯成日文,在六十七年間前后印行73次。何以薄薄一本小書竟能如此暢銷?難道人情味濃厚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還能對人心冷漠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什么啟迪?
我在一個安靜的角落里坐下,看起這本書來。書的開頭幾句話就很扣人心弦:“人只能活一次,誰都想活得充實,盡量體驗享受。但怎樣才能以畢生的精力換取最大的成果呢?什么是生命的價值呢?”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而寫的!”我自言自語道:“這些都是我每天應該自問而沒有問的問題?!?/p>
跟我姊姊一樣,作者安娜有堅定的信念。“我們不可能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握住不放,”她寫道,“哪些是至關緊要的?哪些是拋棄了反而好的?”
接著,她從人世講到永生。
凡是不能帶到永生之境的,我們都可以舍棄?!卑材染褪且赃@把寶尺衡量一切,決定取舍的。她說,假如我們不想“煩累此生”,有四件事情可以做:
不虛假?!芭撟骷倥c永生無分?!?/p>
不憂慮。“憂慮其實是精神近視的表現(xiàn),是在瞎摸索,把芝麻般的小事看得太大?!?/p>
不牢騷滿腹?!安还芮奥吩趺礃樱家畹梅e極起勁?!?/p>
不追求私利?!霸谟郎胁粫胸澙?,沒有‘你的、‘我的,只有‘大家的?!?/p>
接著,年輕的安娜從另一角度探討了問題?!叭说囊簧袘撱∈?、維護、追求些什么呢?”有八大要點可以提高生命的價值,她寫道:
“要善用光陰。生命不在于有多少時間,而在于怎樣運用時間。
要重視工作,但不是任何工作。
要問自己‘這件事是不是至關重要,能不能令我的品格更高尚,能不能激動他人,再或能不能對世界有所裨益?
要天天尋找快樂?!绻憬袢詹豢鞓?,你大概一生也不會快樂!要有耐性,不自私,要有目標,自強不息,全力以赴!只要以感恩之心做到這幾點,生活自然快樂至少是腳踏實地的快樂。
要有愛心,‘誠愛者不尤人而以信待人。愛不受束縛,今世無垠,永世無疆。
要志大而不狂?!灾橇Φ男坌拇嫒祟惛星楹芪kU。應該雄心勃勃,但不可失去節(jié)制,切莫讓壯志變成了野心。
要珍惜友誼?!c朋友交,要胸襟寬大。要肯原諒,不計較,多忍讓。
要不怕創(chuàng)傷?!松y免失意,痛苦是常有的。要哀而不傷。哀思、受折磨、,悲泣之余,應該學會體諒、愛和祝福。
要有信仰?!畧远ā苍?、永不動搖地相信上帝的慈愛,就能無所畏懼地面對人生的終點,亦即永生的起點,從而使我們此生過得好,過得有聲有色!
看到這里,我掩卷遠眺,窗外是一泓碧綠池水,我想到了安娜和我的姊姊朱麗亞。對她們來說,信仰就像呼吸那么自然。在她們的心靈深處,她們深信生命是永恒的。
像安娜和朱麗亞那樣的人,都把死亡看得十分自然,因為她們相信生命是有意義的。細想這兩個人的一生,我漸漸不再覺得人生是那么凌亂,奮斗的目標也比以前更明確。
百年前的安娜在向我呼喚,敦促我天天反躬自問:“什么是生命的價值?”她要我集中心思關注肉眼見不到的事物,而舍棄不能帶到永生的一切。永生?“是的!”姊姊在向我遙呼:“永生之門就在前面!”
(韓誠摘自〔美〕《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