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蕾
機器能否會思維?這一問題在今天越來越凸現(xiàn)出其深刻的哲學底蘊。什么是思維?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精神?精神服從物理定律嗎?物理定律是什么?一系列古老而嶄新的問題重新回到我們面前。
上面的疑問就其性質講可算得上是認識論的問題了,奇怪的是現(xiàn)代的科學家往往對本體論、認識論特感興趣,文章、專著一篇又一篇。霍金教授大談宇宙大爆炸、黑洞、免費午餐與超弦理論,宇宙在那里是一個空間拓撲結構,世界從原始的大爆炸奇點開始……彭羅斯教授講“皇帝新腦——人腦,電腦及其物理定律”,意識的本質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本質又是什么?而我們的哲學家們卻一個個鉆到方法論之中,解讀本文,分析語言。現(xiàn)代哲學紛紜繁復,實證主義、人本主義、存在主義、行為主義……有趣的是科學家們往往篤信上帝之手,而哲學家們似以乎把上帝他老人家忘得干干凈凈。
德國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曾有過一個非常宏偉的規(guī)劃,一旦公理和步驟給定,一切真理都應該能被推導出來。然而,哥德爾定理使這個規(guī)劃的宏圖化為泡影。這個定理說明:以算法來獲取真理的手段是非常局限的,在任何一個形式系統(tǒng)中總存在不能由公理和步驟法則證明或證偽的正確的命題。一言以蔽之,世界的萬花筒似的復雜性不可能用可列的算法步驟來窮盡。
羅杰·彭羅斯有一個觀點,他認為人腦的無意識是按照算法過程進行的,而意識的行為則完全不同,意識是一種不能被任何算法所描述的方式進展。他舉了個例子:從公理可以推論出各種命題。后者的步驟可以完全是算法的;但是需要一個有意識的數(shù)學家去判斷這些公理是否合適。他認為我們的非算法的思維主要是由大腦控制的,而諸如走路、騎單車等動作由小腦所控制,是算法的。我贊同他的觀點,盡管這還僅僅是一種猜測而已。
要完全弄明白意識的奧秘,我認為至少在量子引力論建立起來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何況還有人根本認為作為人之為人的本質的思維,是不可能為人自身所認識的。然而,有一點我認為是正確的,意識與人工智能是有本質的區(qū)別的。無論人工智能如何發(fā)展,電腦也決不可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不可能有“天地萬物之逆旅,光陰百代之過客”的感唱,更不用說同情、勇敢、高尚、愛情……
盡管人腦是非算法的而電腦是算法的,這并不能說明,電腦一定沒有意識。因為目前我們所定義的“意識”是在人工智能出現(xiàn)之前做出的。從科學上看,電腦有無意識的問題是個既無法證實又無法證偽的斯芬克斯之謎,這正如“死”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是永遠無法知曉的一樣。
電腦是否有意識——這個問題真的是無法證實或者證偽嗎?
我想應該不是。從人擇原理出發(fā),就能推導出電腦不存在意識的證明!
人擇原理:人(意識)存在于這么一個宇宙之中,是宇宙發(fā)展的必然,是必然的巧合。我們所見到的宇宙正是為了我們而存在的。
證明:由人擇原理可知,我們所見到的宇宙正是為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的。假如電腦存在意識,根據(jù)哥德爾定理,必與我們的意識根本不同。因此,存在電腦意識的宇宙必與存在人的意識的宇宙根本不同。而現(xiàn)在人腦與電腦同時存在于一個宇宙之中,可知電腦必無意識。證畢。
似乎太輕而易舉了,太簡單了?然而,愛因斯坦相信,我也同樣相信一句話:上帝討厭復雜。
(《皇帝新腦——有關電腦、人腦及物理定律》(英)羅杰·彭羅斯著許明賢,吳忠超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二月版,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