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鄒
西藏是我國領(lǐng)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同胞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許多獨特的民族習俗,除以酥油茶或青稞酒接待客人外,敬獻哈達是藏胞待客規(guī)格中最高的一種禮儀。
“哈達”是藏語讀音的音譯,它的原意是“紗巾、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也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寬為20厘米,長約2米左右。藏胞在迎送賓客或與親朋好友的交往中,將哈達贈送給對方,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特別是每逢節(jié)日慶典,為向主事者表達美好祝愿,也要獻上哈達。藏胞十分講究敬獻哈達的方式,一般都是在莊重、熱烈的場合舉行隆重的儀式。敬獻者雙手托起哈達,高舉過頭。然后放在客人的頸部。接受者必須鞠躬引頸而受,讓對方把哈達掛在自己頸上,然后收下。也可用同樣禮儀把哈達贈還。同輩間互相獻贈,彼此都要表現(xiàn)出恭敬態(tài)度,不能隨便傳來遞去,失去
追溯歷史,哈達是元朝時傳入西藏的。當時藏王在會見了元世祖忽必烈回到西藏時,帶回了第一條哈達。但那條哈達上面是長城的圖案,還有漢字“吉祥如意”的字樣。說明漢藏人民自古以來就一直友好相處并長期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
經(jīng)過不斷演變和發(fā)展,藏胞逐漸豐富了在不同場合、不同氣氛下獻哈達的不同內(nèi)涵和意義。哈達中最講究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色編織成的綢緞哈達,它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佛事儀式中;在藏胞心目中,白色代表了純潔、吉祥,所以最常見是敬獻白色哈達。凡逢年過節(jié),家家團聚,舉杯共飲,也互獻哈達,以增加喜慶氣氛。迎賓送客獻哈達,則表示藏胞真誠的祝福?;槎Y上向新郎、新娘獻上哈達,是對他們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祝愿。今天哈達已成為連接中華民族大家庭友誼的紐帶。
(責任編輯/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