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慶
一提到森林之火,許多人都不禁會聯(lián)想起幾年前東北大興安嶺的那場觸目驚心的大火。人們往往會因此認為森林必須絕對禁止煙火,否則將會帶來巨大損失和災難。然而,這種看法全面嗎?
最近,國外有些林業(yè)專家指出,對于森林之火不能一概而言,應當加以全面分析、正確對待。森林產(chǎn)生的火災分為兩種:一種叫樹冠火(CrownFires),俗稱森林大火。它通常指的是火苗把一棵大樹點燃后,從樹底一直燒到樹尖,并且殃及鄰樹一齊猛烈地燃燒,乃至摧毀被燒森林中的一切。如遇大風煽火,那破壞性就更大。另一種叫地面火(Ground Fires),俗稱森林小火,這種火一般是由落地的樹枝、樹葉和其他干枯植物因刮風、雷擊或曝曬等而自燃引起的(俗稱野火,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這些星星之火燒得快也滅得快,不但不會對樹木產(chǎn)生損害,而且可將林地上的腐木雜草燒成為具有有機肥效的灰燼,同時還能使針葉樹和闊葉樹間達到某種平衡,其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地面火也有可能引發(fā)樹冠火。這就要求森林的管理部門要明察秋毫,及時地發(fā)現(xiàn)那些星星之火,并加以適當?shù)目刂疲屗谟邢薜拿娣e或空間活動,一旦“越界”,就應亮出“紅牌”,堅決予以撲滅。
專家們同時還承認:地面火是一種巨大的自然力,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一般說來,每隔5~25年,森林里一定會自燃一次。這樣不僅可以控制幼樹生長的數(shù)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樹、枯枝,使森林中的各種樹木不會因為生長空間過于擁擠而難以成材。另外,不同的植物或樹種對火有不同的需要。例如某些松樹的松果成熟后掉落在地上,只有在火中才能砰然打開,讓里面的種子“跳”出來。如果沒有火時,那種子就只好躺在里邊“睡覺”。許多草種埋在地底下,只有經(jīng)過地面火一燒,在春天絲絲細雨滋潤下,小草才會怯怯發(fā)芽生長起來。而這些新生的植物又成了野火的新燃料。再如,闊葉樹的種子極易發(fā)芽,生長點常常暴露在葉外,如果長時間沒有森林小火,會使闊葉樹占優(yōu)勢,擠壓針葉樹,從而破壞了針葉樹、闊葉樹之間的樹種平衡。假若幾十年沒有火災,森林內(nèi)的腐木就會堆積過多。一旦失火(不論是野火還是人為失火),就會釀成樹冠火,其后果將是使整個林地一片焦黑,寸草不生。這是森林大火給予人們的難忘印象。
相反,森林小火可以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地發(fā)展。經(jīng)過一場地面火之后,樹木和雜草不僅很快地恢復了生長,而且吸收了因火災產(chǎn)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使林地又回歸于平衡。由于野火過后形成的林地隔離帶會阻止更嚴重的火災的發(fā)生,因此有些國家的林業(yè)部門在預測和計算過后,有時還故意在森林里放一把小火,讓它燒出個“鳳凰”來。當然,這種做法必須周密、慎重,并且把當時當?shù)氐臍夂?無大風、降水效率高)等因素綜合地考慮進去,做到萬無一失才好。
經(jīng)過一場野火之后,許多老弱樹倒下了,陽光深深地照亮了森林。在地面火燒過的地方,新的草木迅速生長,森林里的熊、鹿和其他動物又有機會吃到鮮嫩的植物了。有一種名叫紅帽啄木鳥的,又能在地面燒過的大松樹上筑巢了,它可能覺得在這樣的樹上啄木時要輕松容易些。還有許多鳥兒,專門喜歡在火燒后的地上找“熟東西”吃。看來小火給森林中的動植物還真是帶來了一片生機。
因此,在人們重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嚴禁濫砍濫伐森林的今天,我們更加要正確地面對森林之火,首先想到的當然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再就是充分地利用地面火來抑制樹冠火,力求找到一種自然界的協(xié)調(diào)平衡關系。
(責任編輯/錢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