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磊
關鍵詞 頸椎病牽引法治療推拿治療
1臨床資料
本組97例中,男51例,女46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32歲,其中40歲以上者占85%;病程最短1周,最長10年。全部病例均為門診病人,均符合河南省頒布《中醫(yī)常見病證診療常規(guī)》。臨床主要癥狀體征為:頸肩部疼痛,枕部及頸部酸痛并向上肢放射,疼痛輕者為脹痛,重者如針刺刀割,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皮膚感覺減退,頸肌緊張,有明顯痛點,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X線片顯示病變椎間隙狹窄或有增生,椎間孔變小。CT、MRI可見椎體后有贅生物及神經(jīng)根管變窄。
2治療方法
2.1牽引法:患者仰臥牽引床上,頸椎前屈10°~20°。牽引可根據(jù)患者病情及耐受情況而定,一般4kg~8kg為宜,每日1次,每次20min~30min。10日為1個療程。
2.2推拿法:①患者呈坐位,采用滾法、揉法放松肌肉,點按風池、風府、肩井、大椎、天宗和阿是穴,每次15min~20min。②對頸部肌群,斜方肌、肩胛提肌等做點按、彈撥等手法,每次5min。③醫(yī)者一手托患者下頜部,另一只手托枕后部,徐徐向上牽引2min,然后屈頸20°~30°做頸椎提拉斜扳手法,左右各1次。④搓肩及上肢,點按曲池、合谷各3次,用抖法結(jié)束。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及結(jié)果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肢體及頸部活動正常)69例,占71%;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遇勞后出現(xiàn)輕度不適)21例,占2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遇勞后常反復發(fā)作)9例,占9%??傆行蕿?00%。
4 病案舉例
王某,男,63歲,干部,1992年4月10日初診。主訴:頸痛伴雙上肢麻木3月余。經(jīng)中西藥物治療(用藥不詳)無效。查體:頸部活動受限,頸肌緊張,頸肩部疼痛,雙上肢麻木,壓頭試驗(+),臂叢神經(jīng)牽拉試驗(+)。X片提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3~7椎廣泛骨質(zhì)增生,頸5~6椎間孔狹窄。診斷: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經(jīng)治療7次后癥狀明顯消失,囑患者作頸部前屈、后伸及倒退行走鍛煉。經(jīng)治2個療程后痊愈。隨訪2年未見復發(fā)。
5討論
本病主要是因頸部筋肌勞損,氣血瘀滯,久而筋肌節(jié)竅失榮,致筋拘節(jié)粘,進而壓迫并刺激神經(jīng)根,故出現(xiàn)頸肩部疼痛、手臂脹痛麻木等癥狀。本病僅靠內(nèi)服藥治療往往療效較差,療程較長,患者不易接受。本法通過牽引可松弛頸部、背部筋肌,使椎間孔增大、椎間隙增寬,并可松解神經(jīng)根與周圍的組織粘連,減輕對神經(jīng)根的刺激;手法推拿按摩則可松解肌肉痙攣,改善頸肩部血液循環(huán),使氣血流通,關節(jié)滑利,筋肌舒展,故能取得較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