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福民
拿破侖·波拿巴是法國資產(chǎn)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出身于法屬科西嘉島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他早年受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等人的影響,參加了法國大革命。1799年11月9日,他發(fā)動了政變,成立以他為首的執(zhí)政府,實行軍事獨裁統(tǒng)治。1804 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稱拿破侖一世。他在行政、司法、軍事、財政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quán)的資產(chǎn)階級國家,并制定了進一步鞏固資本主義經(jīng)濟基礎的《拿破侖法典》(即《法國民法典》)。他多次鎮(zhèn)壓法國保皇黨勾結(jié)歐洲封建君主所進行的復辟活動,擊潰國際反法聯(lián)軍,占領歐洲大陸,破壞和動搖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和專制制度。
200年前,這位名聲顯赫歐洲英雄──拿破侖,指揮著千軍萬馬,在征戰(zhàn)歐洲之后,樹立了一座勝利的豐碑——凱旋門。那是他征服歐洲輝煌戰(zhàn)績的標志。同樣是這位歐洲英雄——拿破侖,以偉人的目光審視世界,向世人宣告:“中國是一只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還是這位歐洲英雄——拿破侖,把法國的自衛(wèi)戰(zhàn)爭變成了侵略戰(zhàn)爭以后,引起歐洲被占領國人民的反抗,終于導致1814年第一帝國的覆滅。次年,他曾重建“百日王朝”,但自滑鐵盧戰(zhàn)役失敗后,被放逐至死。
最近,英國一位軍事史學家休斯·威爾遜斷言,拿破侖一世的確是在圣赫勒拿島流放地,被一個法國貴族毒死的。慢性砷中毒使這位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在臨死前數(shù)月備受折磨,極為悲慘。盡管法國的史學家們不愿意相信他們“偉大的戰(zhàn)士和皇帝”,是被法國人自己害死的,但休斯·威爾遜肯定地說,毒死拿破侖的人就是他的貼身隨從、他的遺囑受益人、一個?;史肿印旅缮?。
休斯·威爾遜說,這種下毒的方法,曾被18世紀不少法國貴族所使用。
根據(jù)一些歷史見證人的描述,拿破侖從1816年起,就開始斷續(xù)地出現(xiàn)腹痛、腹瀉、嘔吐、乏力、口渴等癥狀,這些都是砷中毒的典型特征。休斯·威爾遜認為,德蒙瑟隆有害死拿破侖的動機,由于他在婚姻上違背了拿破侖的意愿,從而失去了一個收入頗豐的職位。然而,休斯·威爾遜強調(diào),厲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波旁王朝,為了防止拿破侖東山再起,危及其王朝,才是制造這一事件背后更為重要的原因。
砷的毒性并不大,但其化合物,尤其是三氧化二砷(俗稱信石或砒霜)的毒性甚烈。砷及其化合物,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拿破侖就是被德蒙瑟隆不斷地在食物中每次投下極少量的砷,被消化道吸收后,導致蓄積性慢性中毒而死亡的。
砷進入人體后,主要分布于肝、腎、脾等內(nèi)臟。砷的排出較慢,大部分自腎臟排出,小部分從腸道排出。皮膚、汗腺、唾液腺和肺也可排出微量。砷為細胞原漿毒,作用于機體的酶系統(tǒng),因而減弱了酶的正常功能,阻止了細胞的氧化反應和呼吸功能。此外,砷還能損害細胞染色體,阻止細胞的正常分裂;也可麻痹血管平滑肌,以及通過損害神經(jīng)細胞,造成廣泛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還可引起肝、腎、脾及心肌脂肪變性和壞死。自消化道引起砷中毒者,可有口腔和胃腸粘膜水腫、出血、壞死,以及廣泛性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平滑肌麻痹等。拿破侖去世后的尸檢表明,他的胃已被嚴重腐蝕。
砒霜的成人中毒量為10~50毫克,致死量為60~200毫克。對于敏感者, 僅服1毫克砒霜,即可中毒。
如果拿破侖在征戰(zhàn)歐洲之后,不把法國的自衛(wèi)戰(zhàn)爭變成了侵略戰(zhàn)爭,而是“激流勇退”,就不會引起歐洲被占領國人民的反抗。如果不是滑鐵盧戰(zhàn)役的失敗,這位歐洲的英雄,也許不會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落得個被一?;史肿佑蒙槎舅赖谋瘧K結(jié)局。
《一千零一夜》中有句話:“貪得無厭,一定死于非命?!边@用在拿破侖身上,是恰如其分的。
大眾醫(yī)學199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