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幼生
女兒從小就喜歡聽我講故事。隨著她年歲漸大,她已不再滿足于聽我講那青蛙王子、孔雀公主之類的童話故事了,相反,她越來越喜歡打聽父母的“隱私”,迫切想了解我們的過去,作為她為人處世的借鑒。對此,我從不輕言拒絕,父女之間常常進(jìn)行敞開心扉交流、坦陳心理歷程的談話。這樣的談話,也給家庭增添了濃濃的溫馨之情。對女兒來說這也是春水無痕、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女兒更趨成熟,學(xué)會做人。記得三年前我與女兒有這樣一場對話。
那是仲夏的一個晚上,月朗星疏,涼風(fēng)習(xí)習(xí)。我和女兒坐在陽臺上遙望星空,消暑乘涼。正當(dāng)我和女兒有一搭無一搭地說著閑話時,突然,女兒有點神秘兮兮地問我:“爸爸,你小時候有綽號嗎?”如果出于為長者諱的考慮,我應(yīng)該搖頭。但是,面對女兒清亮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期待的目光,我不忍心欺騙她,于是點頭頷首。“那么,你的綽號是什么呢?”女兒顯然來勁了,纏著我窮追不舍。我口里輕輕吐出“黑和尚”三字,她立時呆住了,臉上顯出愕然的神色。我知道她一定在納悶:皮膚不黑,與禪無緣的老爸怎么會有這樣一個雅號?這個綽號開啟了我記憶的閘門,時光也隨之倒流到40年前。我斂色蹙眉地告訴女兒:那時爸爸正在讀小學(xué),由于爺爺失業(yè),家境貧困,我們穿的衣服都是奶奶買來最便宜的龍頭細(xì)布,把它染黑后自己動手縫制的。這樣的黑粗布衣服既耐臟,又耐穿。有兩套這樣的衣服就可替換著穿了。那時爸爸的衣著可謂“一年四季唯見黑,春夏秋冬無變化”……
聽到這里,女兒若有所思,臉色也凝重起來,但她還是不明白,這與“和尚”有什么關(guān)系呢?“因為爸爸除了常年穿黑粗布衣服外,平時剃的都是光頭,也就是和尚頭?!蔽逸p輕地?fù)崦畠河执钟珠L的發(fā)辮,低聲說道:“當(dāng)然,爸爸小時候也知道要漂亮,一次和同伴一起去理發(fā),自作主張蓄起了頭發(fā),回到家里后對著鏡子照了又照,心里直樂。但過不了多久,被爺爺看見了,要我馬上到剃頭攤再去把頭發(fā)剃光。”“這是真的嗎?”一向深受爺爺疼愛的女兒怎么也不會相信慈祥可親的爺爺會這樣“不近人情”。
“不是爺爺不疼自己的孩子,在爸爸的眼中,爺爺是世上最好的父親。但是,因為收入菲薄,連糊口也困難,能省的地方就盡量省。理光頭不僅洗頭方便,而且兩個月理一次發(fā),可以節(jié)省一點錢……”記憶的閘門一經(jīng)打開,思緒就像汩汩的流水一樣……
“爸爸,我知道了,你不要再說了?!迸畠何罩业氖?,聲音顫抖著打斷了我。月光下,我分明看到,她的眼眶里閃著晶瑩的淚光。我拍拍她的手,收住話頭。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像這樣給女兒講那過去的事情,不但不會像時下有的青少年聽到“憶苦思甜”就產(chǎn)生抗藥性和逆反心理,相反,父女的心靠得更近了,孩子也越來越聽話懂事了。
圖/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