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全球的反美情緒正在明顯地高漲,抗議的對象從美國的轉基因作物、美式死刑到無所不在的自認“國際警察”的角色。如果這些抗議的呼聲匯聚成一片,在未來的幾年內,一定是美國面臨的最大的壓力和不安。
濫用武力全球聲討
對越南戰(zhàn)爭和核武器的抗議聲已經離我們很久遠了,它們是反美情緒的經典樣板;而對去年5月美國進軍科索沃以及轟炸中國大使館事件的抗議可謂是近年反美情緒的一個高峰。
發(fā)展中國家的反美情緒增長得似乎最快。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勉強接受了美國作為一種經濟模式和領導者的地位。許多分析家說,這場戰(zhàn)爭如此鮮明地突出了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的地位,以至于引發(fā)了仇恨;由于美國和北約在發(fā)動空襲時很大程度上無視聯(lián)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意見的印象,這種仇恨的感情進一步加深了。
對許多阿拉伯人來說,北約的轟炸使人聯(lián)想起以美國為首的對伊拉克持續(xù)不斷的轟炸,兩者間的相似令人感到不安。阿拉伯國家的人民普遍同情生活在制裁之下的伊拉克人民?!都s旦時報》專欄作家拉米·扈利撰文說,美英兩國已使“長期轟炸一個弱小而毫無防御能力的目標”成為常事。
菲律賓是華盛頓在亞洲關系最密切的盟國之一,在這里,被這場戰(zhàn)爭激怒的抗議者們一度每天都舉行游行,反對一項與美國聯(lián)合軍事演習的計劃。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在舉行譴責這場戰(zhàn)爭的大型反美抗議活動。越南譴責了北約的襲擊,呼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自以為是 惹翻希臘古巴
去年11月初,《華盛頓郵報》發(fā)表一篇文章,引用美國官員的話指責希臘政府打擊反美活動不力,直指希臘政府跟反美組織的暴力活動有牽連。
11月4日,激進的希臘反美組織在希臘首都雅典制造了一起汽車爆炸案,然后打電話給警察局聲稱這是對克林頓的“歡迎”。第二天,又有兩枚炸彈分別被放置在雅典的美國文化中心和“耐克”專賣店旁,所幸警方及時發(fā)現(xiàn)并拆除了炸彈。
11月8日,希臘一批藝術家在雅典一個廣場組織了一次審判克林頓的模擬場面。這個模擬審判搞得非常逼真,有法官、陪審團、原告、被告,吸引了大批群眾觀看,隨后抗議克林頓的活動就越來越多。
11月14日,上萬名示威者游行到美國大使館,高喊“克林頓,法西斯屠夫”和“克林頓學乖點,希臘人永不屈服”等反美和反北約口號,并焚燒美國國旗。
一波未平,去年12月,美國自作主張領養(yǎng)古巴大難不死的小“人蛇",招致數(shù)萬古巴人走上首都哈瓦那街頭舉行近年來罕見的反美游行示威,抗議美國“綁架”一名在偷渡美國途中遇險又僥幸逃生的古巴小男孩。
文化界也有人出來公然反美。今年1月10日,服飾界巨頭班尼頓公司加入意大利反對美式死刑運動,目前最新一期廣告海報就是以此為主題。
食品入侵法國人“有權選擇吃什么”
去年夏天,一位名叫波夫的法國人因主張人民有選擇喂飽自己方式的權利,并帶頭破壞一家?guī)捉旯さ柠湲攧诓蛷d而遭到警方的逮捕。波夫的主張在法國獲得極大回響,以致法國工會、環(huán)保及農民要求立即釋放波夫。
麥當勞成為法國人抗議的對象并非是頭一遭。麥當勞本身并無罪過,只因為它被視為波夫所謂的“骯臟食物多國企業(yè)"的美國象征。
歐洲人反美的焦點已逐漸從核子飛彈轉移至麥當勞、可口可樂以及基因改造的美國作物及注射荷爾蒙的美國牛肉。法國政治分析家杜哈默爾指出:這些事件的背后,隱藏一股對文化入侵與烹飪文化優(yōu)勢喪失的不滿。他還說,冷戰(zhàn)結束之后,歐洲對日漸擴大的美國力量存在一種過敏,如今過敏最強烈的就是食物了。
不僅是歐洲對美國食物過敏,巴西政府已經明令禁止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種子販售,日本政府也宣布將要求業(yè)者對轉基因食物貼上標簽。
美國參院農業(yè)委員會主席路加爾指出:“歐洲似乎已經感染某種程度的集體瘋狂癥,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病蔓延至全球各地?!?/p>
但美國食品業(yè)者在歐洲面臨多事之秋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附近的麥當勞餐廳遭到破壞;法國一些麥當勞餐廳自克林頓政府宣布對法國部分農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之后,就不斷傳出被農民攻擊的事件;可口可樂被懷疑遭到污染,亦被比、法兩國商店撤架,后來可口可樂又涉嫌利用優(yōu)勢地位傷害競爭對手而遭到歐盟調查。
不可否認,目前美國在經濟和科技居全球領先地位,但行有行規(guī),老大有老大的做法,可也別太招得人人恨了。
[摘自美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