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本最古老最絕妙的傳統之一--藝妓--陷入了困境。罪魁禍首是經濟狀況。
藝妓是一些濃妝艷抹的女藝人,她們擅長歌舞,或撫琴弄瑟,或陪客人閑聊取樂。在京都,40年前大約有藝妓350人,如今已不足200人。
人稱"舞子"的藝妓新人急劇減少,舉辦宴會以供藝妓表演的茶館一年不如一年。
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增長速度驚人,藝妓應運而生。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泡沫經濟歲月里,公司娛樂預算驟增,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藝妓待業(yè)財源滾滾。
但90年代初泡沫破裂以來,各公司和政府部門厲行節(jié)約,失業(yè)率創(chuàng)歷史新高,京都等旅游城市逐漸門庭冷落。
藝妓的一個待業(yè)組織估計,由于最近的經濟衰退,生意減少了10%左右。在這些藝妓看來,這個數字似乎大大低于實際情況。
雖然這個待業(yè)的財務通常由茶館和藝妓約會處掌握,但毫無疑問,收入已經下降。每況愈下的局面還波及了京都的其它旅游服務待業(yè),一些公司甚至開始讓游客租用藝妓服飾。
而這個行業(yè)的真正問題比這要嚴重得多。后繼乏人意味著藝妓傳統行將消亡。雖然這個待業(yè)順應時代進行了一些變革--聘請京都以外的女子,允許"舞子"到了20歲自動轉為藝妓,在茶館設立灑吧以便吸引深夜來客--但它在日本年輕姑娘們眼里越來越顯得過時。
由于藝妓必須從15歲完成國民必修課這后便開始從事這個行業(yè),許多對娛樂業(yè)感興趣的女孩子寧愿到夜總會去當女招待。藝妓的苛刻禮儀在許多現代女子看來簡直是壓抑人性,例如,為了維護藝妓的純潔形象,要嫁人就必須引退。
祥子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