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捷
(蘇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215006)
不定陳述綜合征是具有頭痛、失眠、心悸、胃腸不適、倦怠乏力等一群不固定軀體癥狀,而缺乏相應的器質性病變的疾病。筆者自1990年1月~1998年1月,采用背俞拔罐加耳穴貼壓治療86例,取得較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86例,男24例,女62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0年。辨證屬肝脾失調型34例,心腎不交型10例,心脾兩虛型42例。
2治療方法
取背俞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拔罐10~20分鐘。另取耳穴:心、神門、皮質下、交感,肝脾失調型加肝、膽、脾、內分泌,心腎不交型加腎、小腸、神經衰弱點。心脾兩虛型加脾、胃、神經衰弱點,常規(guī)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置于0.5 cm×0.5 cm的膠布中貼壓耳穴,以耳郭發(fā)紅并感發(fā)熱微痛為度,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周更換2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痊愈:治療后患者陳述的各種癥狀完全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顯效:治療后患者陳述的各種癥狀基本消失,偶感不適。好轉:治療后患者陳述的各種癥狀減輕,時有反復。無效:治療后患者陳述的各種自覺癥狀無改善。
3.2治療結果本組86例中,痊愈20例,占23.3%;顯效36例,占41.9%;好轉25例,占29.0%;無效5例,占5.8%。有效率為94.2%。
4體會
本病多見于更年期及青年女性,患者陳述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全身性不適,以失眠、神經肌肉的疼痛、胃腸道不適等為主,但各種輔助檢查無陽性發(fā)現(xiàn),追問病史可有心理、社會及內分泌因素存在。中醫(yī)認為,本病與心、肝、脾、腎等臟氣失調有關。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轉輸?shù)牟课?拔罐可調節(jié)臟腑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耳穴貼壓則通過對耳穴的按摩及氣血經絡的循環(huán)作用,能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調節(jié)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舒筋活絡,寧心安神,解痙鎮(zhèn)痛,解除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在治療同時,配合心理疏導,并要求患者適當參加文體活動,生活規(guī)律,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可以獲得滿意療效。
(收稿日期:19981120,成平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