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麻痹58例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7~76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5年。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頭轉(zhuǎn)向健側(cè),于患者耳后常規(guī)消毒,取5 ml注射器1具,安置5~7號針頭,抽取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0.75 ml、硫酸阿托品0.2 mg、50%葡萄糖1~3 ml(成人量,兒童酌減)。由患側(cè)翳風穴(即患側(cè)耳垂后,下頜骨升支與乳突之間)進針,使針尖觸到乳突前緣,然后向后向上推進1 cm,針尖即可到達莖乳孔的下面。當患者感到耳深部疼痛或酸沉時,抽吸注射器無回血,即可緩慢注藥,注藥后面部有1分鐘左右疼痛。為減輕病人痛苦,同時注射2%普魯卡因1 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禁忌癥:支氣管哮喘、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明顯的動脈硬化、孕婦等忌用此法。
治愈:病人面部表情肌癱瘓消失,口角及鼻唇溝正常,前額皺紋對稱。好轉(zhuǎn):面部表情肌癱瘓好轉(zhuǎn),口角進食時不漏食物、水等,但大笑時仍歪。無效:上述癥狀無變化。
治療結(jié)果:經(jīng)1~5次治療,治愈54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1例,有效率98.27%。
討論:翳風穴屬手少陽三焦經(jīng)穴,能理三焦之氣,是針灸治療口眼歪斜、口噤頰腫的局部穴位,其下面就是面神經(jīng),并且距莖乳孔很近。50%葡萄糖是強力組織脫水劑,能減輕面神經(jīng)管內(nèi)壓力,從而解除面神經(jīng)的壓迫。新斯的明能抑制膽堿脂酶,興奮表情肌。以上兩藥是本療法的主要藥物,阿托品可以阻斷M駁堿反應系統(tǒng),能抵消新斯的明的副作用,減輕注射部位的疼痛。三藥合用實為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的理想藥物,加之穴位注射本身具有針灸的作用,患者得病及早采用本法可取得滿意療效。
河南454171焦作礦務局中央醫(yī)院二分院李俊成
聶良學許焱
(收稿日期:19990806,趙昕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