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麟
在景德鎮(zhèn),從市中心的人民廣場東側往南步行200多米路,就來到一條寬不過三四米的小街——樊家井。
樊家井,原本是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一條小通道,周圍居住的大多是以種菜為主的農民,城里的人很少光顧這里。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的變革,個體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業(yè)主們看中了這塊尚未開發(fā)且價格低廉的“碼頭”,紛紛涌向這里建起前店后坊,不過幾年的功夫,便很快形成了一條店鋪鱗次櫛比的瓷器街。這條街由北向南大約有兩華里左右長,密集著幾百間瓷器店鋪和作坊。街道兩旁岔道交錯,沿著每條岔道往下走,個體仿古瓷小作坊多不勝數(shù)。每天從早上8點鐘始,直至晚間斷黑,這里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一派繁忙景象。它在景德鎮(zhèn)的知名度,不亞于潘家園和琉璃廠之于北京,藏家商家,無人不知。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這條街的最大特色。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和耀州窯、磁州窯、定窯、景德鎮(zhèn)窯及龍泉窯窯系的仿品,一應俱全;元代青花、釉里紅以及色釉瓷仿品,讓你看得眼花繚亂;明清兩代帶款銘的歷朝“御器”旁,經(jīng)??梢妵^者評鑒,莫衷一是;近當代一些陶藝名家作品的仿制品,也赫然擺在貨架上。當然,景德鎮(zhèn)作為自宋以來中國制瓷業(yè)的主要產區(qū)之一,歷代瓷工相沿承襲能夠駕輕就熟仿制的,自然還是影青、青花、釉里紅、粉彩、斗彩、五彩、顏色釉以及明清御器等品種,其他窯系的仿品瓷,大多來自河南、陜西、浙江、福建、河北、廣東等地。景德鎮(zhèn)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瓷器生產的重鎮(zhèn),如果把樊家井說成是當今全國歷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點,恐怕亦不為過。
開誠布公可說是這條街的一種風格。一切都是公開的,一切都不回避顧客。你可以看到很多店鋪的門口,擺放著盛滿泥漿水用來涂抹瓷器的大小木盆,用來蝕褪瓷器浮光的裝滿氫氟酸和高錳酸鉀的瓶瓶罐罐,還有用來擦拭瓷器使其變得陳舊的稻草和草木灰等。店主和伙計們不僅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為自己店里的瓷器做手腳,同時還承接各方來客送來的瓷器代為“加工”。走在這條街上,隨處可見墻上用石灰水或毛筆寫的“為瓷器做舊”的招攬廣告,并且地址、門牌、電話號碼明示不諱,據(jù)說生意很是紅火。有的店鋪專為顧客或商家代寫款銘,這里有不少專職“款”手經(jīng)過多年摹練,對明清御器款識寫來得心應手,幾可亂真,收費是一個字1元錢,為你在瓷器底部寫下“大清康熙年制”6個字,收費就是6元。另有一種印章款,不必寫,用刻好的印章往瓷器底部一鈐就成,幾秒鐘內即可完成,速度很快。如此這般,難以數(shù)計的明清“御器”就從這里產生,自明洪武始至清宣統(tǒng)止,歷時幾百年的官府御器廠與之相比,也只得望其項背,自嘆弗如了。 這里還有四五家釉料作坊,專門配制各種釉料,色種齊全。我在一家作坊里就看見有仿元青花的瓷片標本,店主說,他配制的這種青花釉料,畫在瓷坯上送進窯爐焙燒,青花色澤上會自然形成黑色斑點,酷似元青花。我忖思:有些以鐵銹斑作為鑒定元青花惟一依據(jù)的人,對此有何感想?這里堪稱商家福地,藏家雷區(qū)。收藏愛好者如想在這里“撿個大漏”,那只是天方夜譚。
良莠參差,趣聞跌宕,風景這邊獨有。這里的仿古瓷價格并不高,原因就是大路貨居多。在景德鎮(zhèn),還有幾家高仿瓷廠家,分散在別處,那里的高仿瓷器價格不菲,不到一定“層次”的商家和藏家,是不會去光顧的,一般的人都是到樊家井來“掏寶”。我經(jīng)常陪外地的朋友去那里走走,發(fā)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朋友看中一只仿哥窯貫耳八方瓶,“紫口鐵足”、“金絲鐵線”,像那么回事。朋友問坐店小姐,這金絲鐵線是怎么做的,小姐回答說,用化學方法在窯爐里面燒成的。朋友不得要領,滿腹狐疑。我對小姐說,做個試驗怎么樣?小姐說可以。于是我們來到店后面,用自來水把這只瓶子沖洗了一番,眾人再看,“金絲鐵線”一點都不見了。原來,這“金絲鐵線”是用濃茶汁和黑墨水分別涂染,用水一洗當然就沒有了。又有一次,一位朋友想買仿定窯印花小碗,標價是150元一只,朋友有些猶豫,我對他說看我的。我找來店主,對他耳語了幾句,店主馬上對我的朋友說,可以30元一只成交,結果我的朋友一高興便買了10只。事后朋友問我是怎么回事,我對他說:這種瓷器進價本來就10幾元錢一只,你能侃成多少錢成交,全憑你了解瓷器生產工藝的簡繁程度和價格行情。這里既可隨行就市,又能因人異價,如果碰上財大氣粗又不諳此道的人,150元一只照賣不誤,這就叫生意場上只有錯買沒有錯賣。還有一次,一位朋友選中一只仿乾隆粉彩開光如意耳瓶,要我?guī)退贆z查一下。恰在這時,我看到貨架上放著一瓶502萬能膠水,于是我格外仔細地察看了瓶耳處,果然發(fā)現(xiàn)一條細微的斷痕隱約可見,生意自然是不能成交了。后來朋友夸我的眼力好,其實我近視600度,是那瓶502膠水向我報了警。有一句諺語叫“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其實,現(xiàn)代人經(jīng)營瓷器,比起過去所用金剛鉆來,手段不知高明多少倍了。
在這條街上熙攘的人群中,大多是外地人,有很多肩上背著包手上提著袋的,都是來這里“揀貨”的。他們就是靠幾只布袋,走南闖北,或為各地古玩店鋪運送貨源,或直接到各大中城市古玩市場擺攤售賣,一般每個月往返2至3次,不少人收入超過工薪族。春秋兩季,港臺和東南亞國家的商人也紛至沓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商人中,江西撫州籍人是其中一支生力軍,在這條街的各個店鋪和旅社里,在全國一些城市的古玩市場中,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樊家井的店主們都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皳嶂堇小薄U\然,撫州人緣何會形成一支瓷器銷售大軍很難追溯,但改革開放勞動致富的環(huán)境,無疑是前提條件。
當晚霞在天邊抹去最后一絲紅暈之后,樊家井開始從一天的喧囂聲中寂靜下來。但就在這靜謐的街道兩旁緊閉店門的屋子里,迎接又一個黎明到來的各種準備工作正在醞釀和準備。樊家井,它是活躍經(jīng)濟豐富人類生活的沃土,但是由于無節(jié)制集散仿品必定給藝術品鑒真辨?zhèn)卧鎏砺闊?,功過是非各占幾成,只有留待歷史檢驗,后人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