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品之
在《寄青霞館弈選》一書中共收錄了互先的棋譜五百八十局,其中包含“太極圖”(第一著下在天元)四局。這四局棋中,有三局出自順治年間到康熙年間極為活躍的棋手汪漢年之手。另一局棋是由道光年間的國手周星垣下出的。
在日本寬文十年(1670年)的御城棋戰(zhàn)中,先行的安井算哲下出天元,使道策躊躇了半天,在御城棋戰(zhàn)中只此一盤。在這兩年之后,南里與兵衛(wèi)也亦以第一著天元向道策挑戰(zhàn),但遭道策沉重打擊。
汪漢年所下的三局太極圖,對手分別是盛大有、汪幼清、周元服。這三個人均是明末至清初這一時期內(nèi)的較為著名的國手,汪漢年下這三局棋時正是年輕剛剛開始展露頭角之時,這一時期,汪漢年的棋常有出人意料的奇想,太極圖的采用即是一個例證。
太極,宇宙之根源。盤面的中心,天元。所謂天元即是在中國與自然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稱謂。日本僧人虛中上人在中國留學(xué)時曾收集了大量的棋譜、定式以及棋評,并由明代貴族、圍棋研究家林應(yīng)龍編集了《適情錄》(1524年),在該書中收錄了四十局太極圖的開局圖譜,并且有如下評注:“第一著太極(天元)可聯(lián)絡(luò)四方?!?/p>
中國的三子局有其獨(dú)有之特征,即對角先置二子,下第三子時棋局即告開始,從常識上考慮,太極圖還是有利的,而且“第一著為太極,其力量較為顯著,并且對弈起來更有樂趣。”這也是《適情錄》對太極圖的評價。在日本,比《適情錄》早二百年左右,也有“第一著下于天元比較有力”的說法。
以上我們介紹了有關(guān)太極圖的一些知識,在此,我們介紹一下汪漢年與盛大有對弈時的一局太極圖的情況。
第1譜白3是倒垂蓮。吳清源和江鑄久兩人均認(rèn)為白棋1、3是較為有力的手法,白7如選擇24,黑棋45,白23,這是最好的一種變化。
黑36這手棋體現(xiàn)了盛大有強(qiáng)勁的棋力,白45與黑46的交換是大惡手。如果沒有此交換,而走出白46、黑48,白A則更為有力。
第2譜白51如選擇53則成形。黑56如果選擇A點(diǎn),則會使白55成為大惡手。即使走黑A,白B也是不成立的。黑64是好手,黑棋以此確立優(yōu)勢。如果黑68選擇70則白68,黑78,黑棋看上去也不壞。白69以后,汪漢年發(fā)揮了他有力的攻勢。從針對黑80的白81開始,至白91使黑棋多子受制,雙方進(jìn)入激戰(zhàn)。
從白117的處理手法上我們可見汪漢年強(qiáng)大棋力之一斑。以他當(dāng)時的年齡來看,這手棋正是他的卓越才能的閃現(xiàn)。白棋有此手可謂大功告成。由于尚有白C的有力手段,此時黑棋處境已很艱難。
第3譜白47之后的黑48標(biāo)志著黑棋發(fā)起了殊死的反擊,如果白47做圖一中的白1之選呢?
如圖一所示白1至白5為比較安全穩(wěn)妥的行棋方式。即使黑棋追擊至黑6,白棋也無不安全之感。雖然白棋遭到追擊,但白7至白15,白棋可以成活,從而形勢將十分樂觀。
實(shí)戰(zhàn)中的黑48之后,江鑄久沒有再做評論,可以預(yù)見,此后雙方上演的一定是一場肉搏戰(zhàn),白107至白111是決定性的手段。至此,黑敗已成定局。我們的結(jié)論是第2譜中的白55、黑56的交換使雙方形成了后來的差距,黑棋的應(yīng)對見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