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圣輝
在一些報道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致”這個詞用得比較多。介紹某地談學(xué)習(xí)體會,用到“一致”;反映人大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要用到“一致”;報道某些人對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也用到“一致”。
新聞報道中,“一致”這個詞并不是不可用,但是要慎用。因為歷史經(jīng)驗表明,認識“一致”的往往也會謬誤百出。在那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年代,“一致”,扼殺了人們應(yīng)有的民主權(quán)利,“一致”成了盲從、幼稚和失去自己正常思維的代名詞。
那么,在政治環(huán)境寬松的今天,“一致”是否也有點問題呢?回答也是肯定的。例如聞名全國的山西省絳縣法院原副院長姚曉紅,人稱“三盲”院長:文盲、法盲加流氓。副院長的職務(wù)要由人大通過任命。那么,通過姚曉紅法院副院長職務(wù)任命時,絳縣的人大代表或者是人大常委會委員是否提出過不同意見呢?可惜筆者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報道。
事實上,對同一事物,不同的認識主體有不同的看法是完全正常的。即使對公認的事物,人們的認識也有深淺,視角也有不同。要做到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相反,“不一致”的意見出現(xiàn),反而有助于問題最終更合理的解決。
“三峽工程”是否上馬問題,從開始提出到最后施工,歷經(jīng)幾十載,自始至終都有不同意見?!敖ā迸c“非建”派的意見還相當(dāng)對立,一度曾“吵”得不可開交,不分上下。后來怎樣?“三峽工程”照常上馬。由于充分考慮了“非建派”提出的種種意見,目前各項進展都比較順利。
所以,意見“一致”是相對的,意見“不一致”卻是絕對的;表面上的意見“一致”未必真“一致”,而“不一致”卻往往能達到真“一致”。這可能就是“一致”與“不一致”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由此看來,我們的記者、編輯在面對一大堆“一致”的時候千萬不要迷惑了眼睛,不妨多注意報道一點“不一致”的看法、意見。這樣,對相關(guān)問題的解決以及改進自身的報道都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