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序知
有幸南方旅游,于是專程去看紅樹林。紅樹林位于海南瓊山東北部的東寨港,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綿延50多公里,面積為3800余公頃。我們一行人驅(qū)車來到了海邊,走近了紅樹林。
小機動船就停在埠頭上,船老大很熱情地招呼,我們登上了其中的一條,小船便順著彎曲的河道穿行在紅樹林中,兩邊都是郁郁蔥蔥、密密匝匝的紅樹。葉子似乎都蓬在上部,葉不算大,對生,卵形或橢圓形,每一片葉子纖塵不染,光潤鮮活,厚重柔韌。潮漲潮落,海水每日不倦的洗禮,在它的葉上一層層涂抹著琺瑯般的綠釉。船愈走愈深,樹愈來愈密,卻沒見到一株是紅的,為何叫它“紅樹”呢?我把這個同題提出來,船老大解釋說:因為它的樹皮能制造棕紅色的染料,所以取名“紅樹”?,F(xiàn)在回憶起來,那些樹干倒是有些發(fā)紅,不少裸露著。
船向前開著,兩側(cè)的紅樹像穹頂般彎在頭上,林深處密不透風,陽光閃爍如針。有人又提出一個疑問,這么威蕤茂密的紅樹,是怎么繁殖的?船老大告訴我們:紅樹林有一種特殊的“生兒育女”的方式——“胎生”。紅樹開花時,或黃或白,雙朵并蒂?;ò晁拿丁>杉毭?,滿事繁花藏于葉后,不喧不鬧?;o靜開著,種籽也悄然而孕。然后從果實的底部,漸漸伸出一支細細的綠色胚軸,一天天飽滿,呈紡錘狀,下端粗又重,上端細且輕。當它們發(fā)育成熟后,便離開母體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生根發(fā)芽。當然也有些還沒有及時扎下根的胚軸就像一個個小精靈,在海水里掙扎著,幾個月后飄流到一個陌生的海灘上,繼續(xù)生根發(fā)芽。
船往回返時,潮是退著的。海灘的水不深,有大片的泥地開始露出來,此時可見一株株弱小的紅樹苗,正破土而出,搖搖晃晃地站立起來。當漲潮的海水覆蓋海灘時,沒有人能夠看見它們,它們就是在被海水淹沒的時候,在沒有陽光的黑暗中,及時抓住海灘,悄悄長大的。
我這時專門欣賞根,欣賞那盤根錯節(jié)、密如蛛網(wǎng)的根。它們有起支撐作用的支柱根,有防止風浪的板狀根,還有專司根系呼吸的氣根,那站著的、蹲著的、趴著的、臥著的、飛騰的根,猶如一只只遒勁的鷹爪和鐵錨,牢牢地扎進海底淤泥當中,潮來潮去,風嘯風息,它們穩(wěn)如泰山、堅如磐石。紅樹林就像一道海上的綠色長城,抵御了風浪的侵襲,護衛(wèi)著海岸的堤防,它們不愧享有“海岸衛(wèi)士”的稱號。
棄船登岸,大家散坐在礁石上小憩。我凝望著眼前這片水中之樹、海中之林,它們猶如出水的綠芙蓉,夕陽為它們披上金色的輕紗。在植物的大千世界里,它們真可以算得上是不畏艱苦、以苦為樂的勇敢者。它們不像那些離不開沃土膏壤、經(jīng)不住風吹浪打的嬌花嫩草,不論是浪濤日夜沖刷的沙灘,瘠薄不毛的海岸,抑或是淤泥充塞的海灣河口,紅樹都能夠頑強地扎下根須,繁衍生長。海潮推不倒它,海浪擊不垮它,海嘯吞不沒它,海風撕不碎它,它們練就了一副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特殊本領(lǐng)。這綠色的生命,被大海養(yǎng)育;這生命的綠色,又被大海保鮮。我不禁對跟前的紅樹林油然而生敬意,我心里默默祝愿:愿紅樹林無恙,祝綠色長城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