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美
●有自己的主張
凱瑟琳一回到紐約,便帶了禮物來看望從未見過面的外甥湯姆。
一進門,凱瑟琳興奮、熱情地招呼小湯姆,但一歲半的湯姆只顧坐在地上玩皮卡丘拼圖,應聲抬頭看一眼凱瑟琳阿姨后,又低下頭繼續(xù)玩拼圖。凱瑟琳有些失望,她靈機一動,拿出她特別挑選的音樂電話,并敲打按鍵發(fā)出聲音。這一招果然奏效,看到凱瑟琳手上的音樂電話玩具,湯姆馬上伸出雙手要拿。湯姆的媽媽看了不好意思地說:“湯姆這孩子太現實!”凱瑟琳卻說:“是湯姆長大了!”
攻讀兒童教育的凱瑟琳看姐姐一臉疑惑,便拉著她的手坐在沙發(fā)上,問她最近有沒有發(fā)現湯姆有一些變化?姐姐這才說出自己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不喜歡親近人
大概是從一歲零三個月開始,湯姆變得不喜歡親近人。他睡醒后躺在小床上看著旋轉玩具時,媽媽伸手要抱他,他有時會掙脫,不想讓媽媽抱;拿餅干給他吃,他會用手推開,伸直著手想要自己取餅干;獨自一個人玩玩具時,他經常自言自語,不太理會周圍的人;偶爾有同齡的孩子跟他一起玩,也是各玩各的。不過當他看到樓梯時,馬上會吵著要媽媽牽他的手去爬樓梯。
“這是學步兒經常出現的行為,表示湯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湯姆已經從嬰兒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了!”凱瑟琳對姐姐說。
●以自我為中心
兒童的自我意識大約從一歲半開始發(fā)展,孩子會逐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和事物是分開的,可以明顯地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快樂時會大笑,不高興時則哭鬧。
這一階段的孩子大多已學會走路,雖然還是跌跌撞撞的,但已具備了行動能力,手的動作漸趨成熟,可以準確地抓握東西,用手推人、搶東西;或者一手拉著大人的手,一手指著某個方向,來表達他想去的地方,而不像從前需處處依賴大人的幫助才能行動。
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肢體動作的日趨成熟,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喜歡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如果他不要你插手幫他堆積木而你幫了他,他會以哭鬧表示不快,甚至不讓你碰他的積木。不過,當他要喝牛奶時,又會纏著你,要你立刻滿足他的需要,如果不順著他,他可能會大發(fā)脾氣。這種“自我中心”的行為表現,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最為明顯。
當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萌芽,出現“自我中心”行為時,表示孩子向成長之路又邁進了一步。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他懂得向外界尋求關懷與支援。這階段的孩子,有時倔強、冷漠,會使敏感的父母感到失落,但千萬別跟孩子生氣,家長要耐著性子,視情況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得以從親子互動的關系中,逐漸發(fā)展社交能力。一旦過了這一階段,孩子就會重現過去對人的友善的面貌,邁向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