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落義
“老師!老師!讓我看看您的照片!”一時間班里的學生都睜大好奇的眼睛,懷著異樣的心情,爭先恐后地傳看我的照片。
“咦,老師,我咋沒看見您照相的景點?”
“哇,老師,您還真有點兒酷!”
“老師,您咋沒跟我一起照呢?”
……
這是發(fā)生在我給初一學生上課前的一件事。上周六學校組織學生去世界公園游玩,有位學生給我拍了一張照片。今天他送給我照片時,不留神被班里其他同學看見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
我有點驚訝:作為任課教師,平日里與學生們打交道并不少,況且這次游園我還帶隊同去,為什么對我的一張照片,他們這么好奇呢?冥思片刻后,我如夢方醒。原來學生是想通過這張照片,來了解老師在教學之余及生活中的另一面。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想從多角度了解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師。在日常的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大多是“五官端正”或“正襟危坐”的教育者。教師留給學生的往往是威嚴和封閉的一面。教師們在課堂上,只是板起面孔向?qū)W生傳授知識,還時常伴有冷峻的目光甚至嚴厲的呵斥,悄然掩藏起自己生活中多彩的一面,幾乎成為了書中所描述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這樣,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老師因敬而畏之導(dǎo)致敬而遠之。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大多是單調(diào)的、呆板的。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各種途徑來觀察老師、了解老師、接近老師,他們希望能和老師成為朋友。對于學生這種正常的心理需要,做教師的怎能不去滿足他們呢?
“看吧,看吧,沒有機會的同學下課后來我這兒看?!蔽也蛔〉攸c頭回應(yīng)著,面帶著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