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丁先生去緬甸旅游,導游一再囑咐:到緬甸千萬別隨地吐痰,吐一口痰罰500元人民幣??梢晃煌诒M情游樂時還是“忘記”了導游的警告,往地上吐了一口痰。這時,馬上走過來一名保安對他進行罰款,這位游客經(jīng)過好說歹說,保安還是罰了他300元。丁先生說,這是緬甸對隨地吐痰的處理辦法,效果不錯。而現(xiàn)在“北京越來越美了,可還有不足之處,痰跡就是一例。當你走過主干道的過街天橋往腳下看時,到處是痰跡。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
漢城在1988年奧運會時,也有很多人喜歡隨地吐痰,街道上到處都可以看見骯臟的痰跡。20世紀90年代初,漢城市政府下決心大抓隨地吐痰問題,主要手段就是采取巨額罰款并增派大量警察監(jiān)督。那時,只要隨地吐痰者被抓住了,就要被處以約合人民幣300元左右的罰款。結果,只一年時間,漢城隨地吐痰的現(xiàn)象就幾乎被杜絕了。
國內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人承認是吐痰者。”以至于隨地吐痰竟推動了藝術的發(fā)展,痰盂、痰罐兒,設計精美,花樣繁多,成為亭臺樓閣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景致”,外國人對這些“裝飾品”百思不得其解。受到文明和現(xiàn)代化浪潮的沖擊,這些玩藝兒已經(jīng)不多見了,但是走在大街小巷、城市鄉(xiāng)間,凡是有人煙的地方都是痰跡遍地,慘不忍睹。
“請勿隨地吐痰”喊了100年了,區(qū)區(qū)小痰,竟成頑疾,難道真的沒治了嗎?
——據(jù)《北京晨報》
點評:還是那句老話,思想教育不是萬能的,如果真的再也沒招可使,恐怕只有“重典治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