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以斌
日前,南京市檢察院通過媒介,向全社會告誡:“超前行賄”成為當前腐敗的新動向,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將預防、懲治腐敗的“關口”前移。
何為“超前行賄”?即向暫未當權,但即將當權、前途無量的后備干部行賄。也就是看準“潛力股”,提前“感情投資”。如震驚全國的廈門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就是“超前行賄”的高手。他將近200名國家機關干部拉下水,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超前行賄”,用金錢為他們的仕途鋪路。那些受過賴昌星“滴水之恩”的人,在高升之后,無不對其“涌泉相報”。
時下的行賄者,為啥熱衷于“超前行賄”呢?筆者以為,原因大概有三:一曰:“放長線釣大魚”。雖說“超前行賄”不能取得“立竿見影”之效,而且時間較長,沒有十分把握,但是,行賄者深諳“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哪怕只有50%的成功把握,都能激發(fā)他們在行賄問題上賭一把的愿望。二曰:“不引人注目,無危險之憂”。向當權者行賄,頻繁接觸,不僅會引起群眾和有關部門的注意;而且還能引起當權者自身的警惕,危險性較大。相比之下,向后備干部行賄,美其名曰:“交個朋友”、“不巴結權貴”,則可以遮人耳目,無后顧之憂。三曰:“投資小,收效大”。向后備干部行賄,既然是“交個朋友”,過年過節(jié)其行賄大多是千元以內的“意思”一下,或煙酒或字畫或幫助孩子入園入學等。平時經(jīng)常去酒樓吃飯,去高檔娛樂場所瀟灑,“朋友”相處時間長了,這些“意思”一多,受賄者也就積重難返了!后備干部一旦高升當權,“朋友”提出幫忙,又豈能“無情無義”?到頭來,受賄者變成了行賄者“辦事”的傀儡!即使受賄者悔不當初,要拒絕行賄者的無理要求也是力不從心的了!
可見,警惕“超前行賄”,應該擺上各級組織反腐倡廉的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我們的年輕后備干部,更應該慎交“朋友”,自警、自律。俗話說:防微杜漸。委實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蘇亞國薦自《新華日報》)
黨員文摘200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