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華
近幾年來,美國各處正在悄悄地掀起一陣“提倡節(jié)約”、“杜絕浪費”的風氣。我初到美國看到大學里各大樓徹夜燈火通明,在大學的食堂里,常見一些學生只咬了一口,就把整個蘋果扔進了垃圾桶,每天吃剩扔掉的飯菜不計其數(shù)。我的印象是美國人太浪費了。
可是近來我看到一位大學校長的講話稿,他竟要求大學隨手關(guān)燈,不要讓電腦整天開著,以免浪費電力;幾只碗就用手洗,不要動用洗碗機;臟衣積多了,才開動洗衣機;要節(jié)約辦公用紙等等……從保護環(huán)境到節(jié)約能源,談了許多道理。這也許與美國經(jīng)濟日益惡化,政府赤字大幅增加,失業(yè)人員不斷增加,個人收入減少有關(guān)吧。今年取暖的燃油、煤氣、電力都大幅上升,美國人不得不一改大手大腳的闊少作風,提倡節(jié)約了。
最有趣的是,在美國不少中小學校甚至幼兒園,流行起“吃憶苦飯”之風,這一點我們大陸來的移民至今記憶猶新。中國政府經(jīng)常教育人民生活好了不要忘本,因而許多地方搞一些吃糠、吃野菜的“憶苦思甜”活動?,F(xiàn)在北京等地還有飯店以吃憶苦飯的形式招徠顧客。
美國中小學生風行吃“憶苦飯”,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珍惜糧食,學會同情窮人。如馬里蘭州溫頓小學辦了一次為期三天的“要飯課”,少數(shù)學生擔任慈善機構(gòu)發(fā)飯工作人員,多數(shù)學生扮做“流浪漢”和“窮人”排隊去領(lǐng)取煮土豆和幾片肥肉。三天下來,這些學生頓覺饑餓難忍,頭昏無力。用餐中,老師就跟他們說,美國目前至少有100萬無家可歸者,全世界至少還有2億人靠要飯為生,這些人吃的菜比現(xiàn)在他們所吃的還要差很多。這席話引起了孩子們的深思,在領(lǐng)略到饑餓時,想起往日的豐盛飯菜,他們幼小心靈受到了巨大震撼。
在舊金山市的一所中學里開展了“體驗饑餓”活動。老師把自愿報名的少年分成三組,15%過世界上富人的生活,25%的人過“小康生活”,60%的學生代表了世界上60%的窮人,他們只能吃沒有放油的土豆……從而激發(fā)孩子對窮人的同情,紛紛捐錢捐物給慈善機構(gòu)。
紐約有個叫多迪的男孩聽說爺爺小時候過生日十分簡樸,就請爺爺講小時候如何過生日,“如法炮制”了一頓十分簡單的“生日餐”,把省下的錢捐給了“支援非洲饑民辦公室”。
我看了這些介紹,覺得特別令人感動。我記起張治中將軍曾對他女兒說過一句話:“咬口生姜喝口醋”。這是張將軍媽媽教他的生活警句,他再傳給了下一代。他希望生活在幸福中的女兒,常常能“咬口生姜喝口醋”,知道辛辣和辛酸的滋味,不忘生活常有不測風云,不忘天下還有這么多苦難的窮人……
我們也該對自己的孩子說一聲:“咬口生姜喝口醋”吧。
(選自美國《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