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醉(中國藝術(shù)研究員美術(shù)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研究室主任):每個社會可以接受什么程度的裸體,是隨民族、文化、時代不同而不同的。例如,文革時不能接受裸體,現(xiàn)在就可以接受了。即使同在美國,有的州允許裸體舞臺劇,而有的州不允許。阿拉伯的婦女,必須臉上蒙著紗,只能露出眼睛,而在西方就不一樣。以前被視為淫穢品的春宮畫,在瑞典被展覽,其意義在于展示了一個事實,性愛的題材可以用藝術(shù)化、富于美感、又十分令人愉悅的方式表達出來。
即使是情色藝術(shù),也有高下之分。它是羞恥感、社會倫理、道德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我們現(xiàn)在不能接受的,可能以后就能接受。有的時候正是藝術(shù)家有了一些創(chuàng)作,才引起法律上的一些思考。
西方電影一發(fā)明,有人就用來拍黃片,照相機也是。一直禁,但禁不住,經(jīng)過幾百年的摸索,探索出分級的疏通辦法。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中國性學會理事): 還是不要跟道德牽涉到一起,很難說裸是不道德的,不裸就是道德的。上次延安的“黃碟事件”充分證明公民有權(quán)利欣賞這種東西。
情色文藝對社會有好處,一方面使人的欲望得到排遣,實際證明情色文藝開放的地方性犯罪率低;另一方面,文藝可以反映生活,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為什么不能反映?
現(xiàn)在我們采取的是鴕鳥政策,明知道有這種社會需求,而視而不見,掃黃越掃越黃。而且增加了這個行業(yè)的利潤,因為風險大,要價就會提高,整個社會支付的成本就大。
市場機制實際上可以起到一個過濾作用。例如,如果人體寫真集超出了社會平均的道德底線,市場就不會接受,自然也就沒有了。如果行為藝術(shù)超過了人們的道德底線,人們就會譴責它。應(yīng)該由市場去選擇,市場不僅包括經(jīng)濟因素,還包括價值和文化因素。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市場化國家成功掃光性商品的先例,因此不如采取疏導(dǎo)的辦法。如給電影分級,規(guī)定哪個年齡的人可以看哪個層次的電影。要保護小學生,但不能把一個國家的人都按小學生的標準去對待。
一個民主國家必須假定公民是欲望、需求、權(quán)利的主體,而不是隨時需要加以輔導(dǎo)、加以教育,隨時會犯錯誤的小學生。性的商品化是不可避免的,也禁不住,有需求就有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