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枕旦
筆者曾在《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2期《realgar,雄黃、雄精或二硫化二砷》一文中,介紹了“同物異名”的問題,但這兒要談的“同名異物”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也不容忽視,它同樣會給翻譯工作者,尤其是詞書編纂工作者帶來不少困難。這在漢語和外語中都能見到。試先以漢語中的“杜鵑”一詞為例,它既指一種鳴禽(其英語對應詞為cuckoo),又指一種供觀賞用的鮮花(其英語對應詞為azalea),為了表示兩者的區(qū)別,在描述該種植物時常不得不在“杜鵑”后面另加上一個表示類屬的“花”字。
中國科技術語2004年2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xiàn)代工業(yè)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yè)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xiàn)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