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華
[評說]近年來,人們對果蔬類農(nóng)藥的殘留污染大都十分警覺,大都懂得選購無公害蔬菜,有的甚至獨具匠心地挑選蟲咬過的蔬菜,或?qū)①徎氐氖卟朔旁谒薪菀欢螘r間,為的是避免或減少農(nóng)藥的污染危害。但是,許多人對蔬菜中的硝酸鹽污染及其危害還認識不足,甚至掉以輕心,從選購到貯存都缺乏防護常識,以致構(gòu)成慢性危害,導致亞硝酸鹽中毒也時有發(fā)生。
也許人們會感到奇怪,蔬菜中的硝酸鹽何以會如此普遍呢?它們又是來自哪里呢?其實,只要留心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關注蔬菜的種植過程,就不得不承認這一嚴峻的現(xiàn)實。近幾年來,我國的環(huán)境污染仍十分突出,工業(yè)“三廢”及生活垃圾和廢水對土壤的污染非常嚴重。而工業(yè)“三廢”及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受害的首當其沖的是城市近郊的土壤和水質(zhì),有的污染源附近的土壤重金屬、硝酸鹽等有害物質(zhì)超標數(shù)十倍,已不適宜種植食用作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更重要的是大多數(shù)人沒有充分認識到這種危害的嚴重性,蔬菜、水果照種不誤;有的則是用工業(yè)廢水或生活污水澆灌蔬菜,加之化肥的濫用,蔬菜中的硝酸鹽污染便不足為怪了。
食物中的亞硝酸鹽主要來源于原有的硝酸鹽,它們都可構(gòu)成對人體的危害。硝酸鹽、亞硝酸鹽還與強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的形成有密切關系。蔬菜是一種易于富集硝酸鹽的作物,特別是當大量施用含硝酸鹽的化肥或土壤中缺鉬時,有些細菌能促進硝酸鹽還原,如果這類細菌生長和繁殖的各種因素(溫度、水分、pH值等)適宜,便大量繁殖,就可促進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蔬菜如果存放溫度過高,存放時間過久,正有利于這類細菌的繁殖,所以,亞硝酸鹽的含量即有明顯的增高。另外,蔬菜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也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腌制1周左右、菜葉發(fā)黃變褐之際,含量最高。
,
為避免食物中硝酸鹽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危害人體健康,選購蔬菜時要注意新鮮,不要購買發(fā)黃變黑及腐爛的蔬菜,一次采購不要過多,買回后宜放置陰涼通風處或冰箱內(nèi)保存,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食用完。其次,要注意各種蔬菜的輪換食用,避免長期單一食用某些硝酸鹽含量高的蔬菜。硝酸鹽含量較低的蔬菜主要有瓜類、青椒、茄子、西紅柿、蘿卜、土豆等,含量較高的有大白菜、青菜、油菜、芹菜、萵筍等。三是要注意科學的烹調(diào)方法,炒蔬菜不要悶煮過久,最好現(xiàn)炒現(xiàn)吃,不吃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蔬菜湯,以防亞硝酸鹽的自然形成。四是采取某些對策,如在腌制蔬菜等食品時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可以阻止亞硝胺的形成;或在吃腌制、熏制食品后服1-2片維生素C或吃一個橘子,也有一定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