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玉
二十世紀初,美國亞歷桑納州的一位男子,曾花費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找尋一座位在茲默斯頓小鎮(zhèn)附近的銀礦礦脈。
一次,他在一座小山的側向掘出了大約二百米的坑道,沒想到這坑道的銀礦卻早被前人挖掘一空了。這男子也因為這個挫折而放棄了整個計劃。心力交瘁、夢想失落的他,不多久后就去世了。
十年后,某礦山公司買下了同樣的地區(qū),并且重新挖掘以前曾被放棄的礦脈。沒想到,就在距離廢棄坑道一米左右的地點,發(fā)現(xiàn)了從來未曾有過的豐富銀礦。
成功與失敗,相隔不過一米的距離,但也相差了幾百萬美金的盈收。
這道理就好像,水即使加熱到九十九度的滾燙,它依然只是水,但只要多上攝氏一度,百分之一的熱力,就能夠使液態(tài)升華為氣態(tài),產生驅動機器、照亮街道的電力與強大的蒸汽能源。
樵夫砍伐大樹,即使砍擊的次數(shù)高達一千次,但使大樹倒下的往往是最后一擊。勤勞和懶惰、成功和失敗,事情做得漂亮與否的差別,其間的差異往往如薄紙之隔。
在我們的人生中,到處充滿著這樣的實例。
在工作上,業(yè)績好的營業(yè)員,往往并非工作時間超乎一般的兩倍,卻常常只比常人多花了一兩小時,多拜訪幾位客戶,多花了百分之十的用心與努力。
每天多一小時的讀書自修,少一小時的開機看電視,每天多半小時的運動健身,少半小時的無所事事,一二十年下來,就可能是平庸與杰出,進步與早衰的關鍵所在。
常常,只要多一些用心,多一點付出就可以得到非凡的成果,但大多數(shù)的人,卻往往在達到一般的水平之后就自我滿足,止步不前了。其實只要再進一步地稍加努力,就可以由庸俗攀升到超脫,平凡蛻變?yōu)椴环病?/p>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微乎其微,但些微的差異,卻包含了巨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