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動人的色彩,是淚水和歲月所洗刷不去的?!痹谙肫鹞业恼Z文老師的時候,我就會去數(shù)她們落在我記憶中的微笑,這些微笑就是我17歲最難以忘卻和釋懷的色彩。我是那么的幸運,老師將她們的微笑留了一些給我。
深夜,我仰望天空,看那密布繁星的夜晚,耳機里,樸樹在輕輕地唱著那首《那些花兒》: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的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的身旁,今天我們已經(jīng)離去在人海茫茫。她們都老了嗎?她們在哪里呀?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生命像一個破碎的鏡子,凌亂地散落在空洞的寂寞里,記憶像一堆碎片,潮濕的青春的氣息。17歲的時光,青春的碎片。
記憶中的完美——趙老師
一年前:
北方的9月,還沒有散盡夏日的悶熱。那天,是我們高中生活的第一天,還有所有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不亦樂乎地沉浸在那種新鮮感之中。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是語文課。老師是帶著羞澀的微笑走上講臺的,她穿的是一件深藍色的棉質(zhì)連衣裙,柔軟的長發(fā)整齊地梳理在一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裝飾。白皙的皮膚因為太陽太強烈的緣故,染上了一絲緋紅,她的美麗竟讓悶熱的教室中始終飄散著淡淡的皂香!那樣陶然的清爽。
那種陶然的清爽,是我記憶深處的暗香。它倒不是虛幻的縹緲,相反那是一種可以摸觸的質(zhì)感。她喜歡中國的文學(xué),詩詞書畫中是她的秀麗,小說散文中是她的矜持。她實在是具有那種古時文人的飄逸的氣質(zhì)。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寫滿的不是段意中心,也不是語法注釋,我們寫滿了詩詞——所有關(guān)于課文的詩詞、對聯(lián)、歇后語甚至古人們流傳下的故事。她說,在我們的書角上、文具盒中、筆記本上都寫下自己喜歡的小詩,生活就是美好的。我們漸漸學(xué)會傾聽古人在簡短的文字中凝練著的意味和訴說。在梨雨楚楚的憂傷中或是斷浪驚云的偉岸里或是對月獨酌的瀟灑中感受一下這語言和文字在時間的流逝與沉淀中越發(fā)強烈的期待!
我很容易迷失方向,也許這就是青春吧,會有好多的不知所措,也會有好多的小小感動。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東西在遠離,越走越遠,在一些時候,勾起你的心傷,然后心痛得掉淚。這個世界寂寞得如同深海,墮落永遠是無聲無息的。當(dāng)我在黑暗中面對我從不曾面對的落差感時,我是那樣的慌亂和迷茫。我的隨筆中、我的作文里,在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用失落去填充的。夢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中間橫亙著千百萬的距離。
那個早晨的陽光如煙,我翻開我的隨筆,發(fā)現(xiàn)老師留給我這樣一段話:”我的安慰,只能給你的茫然找到理由,既然發(fā)現(xiàn)差距,就應(yīng)該堅強地學(xué)會超越。其實你只是一個迷路的孩子,你的方向感還需要自己不斷地尋找,那時你找到的才是你最想要的。所有的贊美只不過是浮華而已,其實成功并不是那么的遙不可及?!般逶≡诳諝獾脑硐憷?,我感到了青春的力量我是不應(yīng)該失去的。這是向上的張力,這種張力促使我去不斷地延伸生活中的每一個希望的可能性,促使我驕傲地從迷茫的邊緣走了回來。青春本就是碰撞著興奮的心情,從不需要沉默的隱忍,也不需要失落的痛楚。我們可以在失望中繼續(xù)堅定地等待,等待一個沖垮自己的結(jié)局。
在高一只剩下三個星期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調(diào)到了北京工作。最后一節(jié)語文課,我們欣賞用方言朗誦的蘇軾的《定風(fēng)波》。我們被這種朗誦方法逗得一直笑,笑到嗓子啞,笑得桌毀人仰。可是第二天,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陌生的面孔來給我們上課。當(dāng)她說到老師調(diào)走工作時,我突然覺得這個突如其來的離別,讓我們都不知道該怎樣悲傷。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突然像夢境一樣被現(xiàn)實敲碎,那碎裂的聲音在空氣中彌漫,混合著悶熱和潮濕,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心情就是憂傷。殘缺,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這個高一的夏天,這一個小小的殘缺,竟讓整個夏季都是離別的無奈,老師在沒有告別的離別中走出了我們的生活,留下的是記憶中最完美的陶然、暗香和微笑。
深夜,我仰望天空,那密布繁星的夜晚……
我是那么的幸運,老師將她的微笑留了一些給我……
真實的也是美麗的——謝老師
趙老師走了以后,一樣年輕的謝老師接替了趙老師的工作,陪我們走過高一。我們習(xí)慣了趙老師的飄逸和安靜,也把語文老師的標(biāo)準(zhǔn)定義在那里。所以,我們不接受新來的謝老師。因為她和趙老師給我們的感覺不一樣。而我們卻不想接近,不想了解。我們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冷漠,將老師拒絕,包括她所有的熱情和包容。我們是太年輕了。因為我們看不到我們的老師在冷漠前的那份脆弱。
我想,我是喜歡她的,她給我的是一種真實的美感,雖然她不是恬靜而陶然的女子。而我,在她教我的日子里,也是敵對的吧。她很耐心地面對著我們,用她的語言,用她的眼睛。老師一直在用一種真誠的熱情在和我們交流,帶著那份渴望理解的期許,在溫暖我們之間本不該有的冷漠。直到最后一節(jié)語文課,那份熱情都不曾消失。閱讀課上,她會悄悄站在你的身邊,看看你摘抄的文章,沒有一句對話。這看似安靜的時刻,是留給內(nèi)心交流的氣氛,老師用她的寬容和愛將我們緊緊圍繞。不知不覺,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離不開她的教導(dǎo)、她的鼓勵,還有她的真實。老師說,她大學(xué)畢業(yè)時很不想回邯鄲,但是一句話改變了她——”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人生有好多事是在平凡中度過的,雖然沒有很好的生活條件,但是你得到的恰恰是你不曾把握的幸福。老師說,我們的一生中需要一個知己,我們需要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放開自己的內(nèi)心。老師說,我們應(yīng)該從容地生活,因為自信而變得從容,在從容中要學(xué)會沉默,在沉默中要耐得住寂寞,我們要學(xué)會舍棄個性中浮躁的因素,這樣你的生命里就會擁有潛在的人格魅力。老師在娓娓地向我們傾訴,傾訴著生活凝練的意味。
趙老師用她的才華,給我們構(gòu)筑了一個個美麗的夢境,讓我們在夢境中找到成長的路。謝老師用她的真實,給我們解開了這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夢境,讓我們學(xué)會了成長。其實,真實的也是美麗的。
葉子在黑暗中紛紛投入大地的懷抱,風(fēng)一陣緊似一陣地宣告它們生命的完結(jié)。天空中一排大雁又南飛了,來年的葉子依然會長會落,一次次的生命輪回。我數(shù)著在記憶中封存的碎片,帶著我的青春,繼續(xù)行走。(文中謝老師系邯鄲市一中謝麗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