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
子貢曰:陳靈公君臣宣淫于朝,泄冶諫而殺之,是與比干同也,可謂仁乎?子曰:比干于紂,親則叔父,官則少師,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廟而已,故以必死爭之,冀身死之后,而紂悔寤;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為下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以區(qū)區(qū)之一身,欲正一國之淫昏,死而無益,可謂懷矣!詩云:民之多僻,無自立僻,其泄冶之謂乎?
春秋戰(zhàn)國在陳靈公的時候,有一個女人,后世稱她為“一代妖姬”,名夏姬,是當時的名女人,好幾個國家,都亡在她身上。據(jù)說她好幾十歲了都還不顯得老,許多諸侯都被她迷惑住了。她在陳國時,陳靈公和幾個高級干部,就和夏姬宣淫于朝,于是陳國的另一位大臣泄冶,就向他們提出諫議,責備他們不應該這樣做。陳靈公自己理虧,對泄冶沒有辦法,就買通一個刺客,把泄冶刺死了。
這段書,就提到了這段歷史,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說:泄冶的這個行為,同紂王時代的比干一樣,泄冶這個人,是不是可以說合于仁道?孔子說,這兩個人并不相同。因為比干之于紂王,在宗法社會,講私的方面,他們是皇親,比干是紂王的叔父,講公的方面,比干的地位是少師,等于皇帝的顧問。在宗法社會的政治制度下,他是為了殷商的宗廟社稷,所以他準備犧牲自己,所謂“尸諫”,希望自己死了以后,使紂王悔寤,所以比干當時的心情,是真正的仁。在泄冶就不同了,他只是陳靈公的部屬,地位不過是個下大夫,勉強比喻等于現(xiàn)代簡任初級的官位,并沒有私人血統(tǒng)上親密的關(guān)系,而陳國這樣一種政權(quán),在孔子看來,是一個君子就應該掛冠而去,可是泄冶沒有這樣做,還在懷寵。以他這樣的地位,用區(qū)區(qū)一個身體,想要影響上面的昏亂,這是白死,也算不上忠,只是“懷”而已,他的胸懷里,愛國家的心情,還是有的,至于說到仁道,卻并不相干,所以孔子引用詩經(jīng)上兩句話:“民之多僻,無自立僻?!币话闳水斪叩狡У莫M路上去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把他立刻挽回的,泄冶就是不懂這個道理,方法不對,白丟了一條命。
……
或曰:季布壯士,而反摧剛為柔,髡鉗逃匿,為是乎?
大家都知道一諾千金,是季布有名的歷史故事,這位先生是了不起的。他年輕時是一位非常有號召力的游俠之士,后來跟隨項羽,作戰(zhàn)非常勇敢。有一次把劉邦打垮了,追擊劉邦,差一點就可以砍到劉邦的馬尾。后來劉邦得了天下,最恨的也是季布,所以懸重賞緝捕季布,同時下令,藏匿了他的要誅全族。在這樣嚴緝之下,季布就到山東一位大俠朱家那里賣身作傭人。朱家一看見季布,就看出來了,把他收留下來。到晚上再把季布找來,做個別談話,要他說老實話。季布說,你既然知道了,就隨你辦,向劉邦報告,就可以得重賞乃至封侯。朱家當時就安慰他,絕對不會這樣做。同時告訴季布,這樣逃匿不是辦法,總有一天會被發(fā)現(xiàn)的。朱家本來就和劉邦這些人很熟,他和季布商量同意,將季布扮成車夫,朱家?guī)ヒ妱睢5搅碎L安以后,這一班幫助漢高祖打天下的老朋友都宴請朱家,問他到長安有什么事,當然,都知道他不想做官,也不會要錢。朱家就要他們轉(zhuǎn)告劉邦,季布這個人,年輕有為,是個將才,是個可以大用的豪杰之士。當年和項羽打仗的時候,季布追殺劉邦,是各為其主。項羽完了,就不必再視季布為仇敵,現(xiàn)在通令全國抓他,這樣逼迫,他被逼緊了,不是向南邊逃到南越,就是往北邊逃往匈奴?穴因為那時劉邦所統(tǒng)一的天下,只限于中原一帶,至于長江以南的兩廣、云貴一帶,南越王趙佗,和漢高祖同時起來的,雖已稱臣,并未心服;北方的匈奴,也隨時要侵犯中國的?雪,這樣平白的送給敵人一名勇將,給自己增加一個最大的禍患,這又何苦?朱家說,現(xiàn)在就為這事而來。這班大臣們向劉邦報告以后,漢高祖聽說是朱家來說的,就取消了通緝令,并且給季布官做。所以后來季布又成了漢朝的大將,而且非常忠于漢室??墒侨绻麤]有朱家這一次出來說話,還是不行。而朱家說妥了這件事,仍然回山東過他的游俠生涯去了,不要功名富貴。所以俠義道的精神,在中國的歷史上始終是存在的。這里是說,季布失敗以后,毫無辦法,英雄的豪氣都沒有了,變成窩囊,做苦工,頭發(fā)胡須都弄得亂七八糟,不該去躲藏的地方也去躲藏,偷偷摸摸過日子,這樣對嗎?以中國文化精神來說,一個真正的英雄壯士,失敗了就自殺算了。在那個時候說來,季布既是壯士,失敗后卻窩囊的過逃亡日子,這是對的嗎?
對于上面這種一般看法的問題,下面引用司馬遷的話作答案:
司馬遷曰,以項羽之氣,而季布以勇顯于楚,身屢典軍,搴旗者數(shù)矣,可謂壯士。然至被刑戮,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負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來足也,故終為漢名將。賢者誠重其死,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勇也,其計盡,無復之耳。
司馬遷說,當項羽與劉邦爭天下的時候,以項羽的那種力拔山兮的氣慨,而季布卻仍然在楚國能以武勇,顯名于天下,每次戰(zhàn)役中,帶領(lǐng)部隊作先鋒,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多少次沖入敵陣,奪下對方的軍旗,斬了對方的將領(lǐng),可說是一個真正的壯士。可是等到后來項羽失敗了,漢高祖下命令要抓他來殺掉的時候,卻又甘心到朱家那里當奴隸,而不自殺。從這點看起來,季布又多么下賤,一點壯志都沒有。其實,季布這樣做法,并不是自甘墮落,他是有自己的抱負,自認有了不起的才華,只是倒霉了,當初找錯老板,心有不甘。所以當項羽失敗了,愿意受辱,并不以為羞恥,因為還是要等待機會,發(fā)展自己的長處,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他最后還是成為漢代的名將。由他的經(jīng)歷做法,就看出了他的思想、抱負,他覺得為項羽這種人死,太不合算。一個有學問、有道德、有見解、有氣派、有才具的賢者,固然把死看得很嚴重,但是所謂“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并不像一般小人物一樣,為了一點小事情,就氣得上吊,這種人的心理,覺得沒有辦法再翻身了,走絕路了,心胸狹窄,所以才愿意去自殺,而懷抱大志的人,雖然不怕死,但還是要看死的價值如何,絕不輕易拋生的。
一個人要做到歷史上所標榜忠臣孝子的標準,必須以學問道德,慢慢修養(yǎng)而來,人性生來并非如此良善。因為自己思想學識認識夠了,由禮義的教育下來,能對自己的欲望有所節(jié)制,才做得到。假使不在后天上用禮義教育節(jié)制,任由人性自然的發(fā)展,就像流水一樣飄蕩、放浪,欲望永遠無窮。如此欲望無窮,又怎么能夠吃苦過日子,安于淡泊,做到絕對貞潔,一切為公,一切方正,尤其在錢財方面,臨財不茍取,完全合于義禮呢?所以《禮記》上說,“欲不可縱,志不可滿?!?穴這八個字把政治、教育,社會,乃至個人的修養(yǎng)都講完了。?雪教育并不是否認欲望,而在于如何設法不放縱自己的欲望,“志”是情感與思想的綜合,人的情緒不可以自滿,人得意到極點,就很危險。歷史上可以看到,一個人功業(yè)到了頂點以后,往往會大失敗。所以一個人總要留一點有余不盡之意。試看曾國藩,后來慈禧太后對他那么信任,幾乎有副皇帝的味道,而曾藩國卻害怕了,所以把自己的房子,命名為“求缺齋”,一切太圓滿了不好,要保留缺陷。古人說的廉士清官,絕對不要錢嗎?恐怕不是。一般人公認的清官包公,假使說他連薪水袋都不拿,那才是怪事哩!如果上面有合理合法的獎金給他,他還是應當拿的,所以廉士不是不愛錢,而是取之有道,對于不義之財絕對不取,已經(jīng)是了不起了。
根據(jù)一員大將的修養(yǎng),要懂得政治,懂得策略,要有長遠的眼光,中國歷代的第一流大將都是文武兼資的。武功很高,很勇敢的只是戰(zhàn)將,不是大將。大將都是有高度的素養(yǎng)。就以近代史而言,大元帥曾國藩,就是文人。
這件事就是告訴我們,大而用兵,小而個人,與敵人正面沖突的時候,都是同樣的原則,要言而有信,欺騙只可獲得一時的勝利,可是其惡果,則是得不償失。
……
下面的討論,就提到《素書》了。
議曰:黃石公稱柔者能制剛,弱者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柔者人之所助,剛者怨之所居。是故紂之百克而卒無后,項羽兵強,終失天下。故隨何曰:使楚勝,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強,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由是觀之,若天下已定,藉一戰(zhàn)之勝,詐之可也,若海內(nèi)紛紛,雌雄未決,而失信義于天下,敗亡之道也。當亡國之時,諸侯尚強,而白起乃坑趙降卒,使諸侯畏之而合縱,諸侯合縱,非秦之利,為戰(zhàn)勝而反敗,何晏之論當矣。
他引用黃石公所說的原則,再加以發(fā)揮。黃石公所說的原則,也就是道家的思想:柔能克剛,弱能制強。所謂柔,就是道德的感化。過剛,就是用強硬的手段,像白起這種做法,就是賊,就是不正,過剛就是錯了。有如一個人,體力不夠,在街上走路跌倒,大家看見,一定上前幫助,柔者人之助。如果是太剛強的人,那就不見得如此。太剛的人,怨恨都集中到他身上,做人就是這個道理。個性、脾氣的剛?cè)?,也是一樣。歷史上紂王當時百戰(zhàn)百勝,結(jié)果還是被周武王打垮而亡了國。項羽每次戰(zhàn)爭都打勝仗,和劉邦打了七十二次戰(zhàn)役,前面七十一次都戰(zhàn)勝劉邦,到最后一次項羽敗了,也就完了。所以漢代的學者隨何?穴他曾經(jīng)勸鯨布背楚降漢,平定天下后,漢高祖封他為護軍中尉。?雪他當時曾說過,全國人的心理,并不希望楚國項羽打勝仗,項羽一打勝仗,所有的諸侯,自己害怕,就彼此聯(lián)盟,幫忙互救,所以楚國越強,對劉邦越有利,大家都知道劉邦是個老實人,直爽厚道,大家都愿意和劉邦聯(lián)合。所以從這個道理看來,假定天下整個的局面是安定的,只有一個敵人,只要這一次戰(zhàn)爭,就可解決一切,這樣用一點假,還可以。?穴這就告訴我們,在軍事上,乃至在工作上,最高的原則,還是誠信。不誠不信,最后終歸失敗。?雪如果整個的時代是不安定的,在海內(nèi)紛紛,最后到底是誰成功,還沒有決定的階段,就要注意,不要眼光短淺,不要太貪現(xiàn)實。這個時候,想要真正的成功,還是要誠懇。假使在這個時候失信于天下,最后一定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