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并不仁慈,隨著日歷的翻動,他每天給人們一張考卷。雖然大多數(shù)答卷人顯得輕輕松松,但也有那么一天,他卻冷不丁地給你一道難題,讓你像伍子胥過昭關(guān)似的一夜愁白頭發(fā)。
這不,才20出頭的余銳,眼下就拿著這樣一張考卷。前天,報社社長交給他一篇通訊員來稿,內(nèi)容是反映一個11歲的小學(xué)生奮不顧身搶救落水兒童的事跡。社長用很鄭重的語氣囑咐他去白鵝鄉(xiāng)深入采訪,盡可能把稿件改得有份量一些,作重頭稿推出。臨了,社長指著通訊員來稿的最末一行附言,意味深長地說:“看,這個叫蘆寬的小英雄,還是丁市長的外甥呢!”
余銳很興奮地上路了,作為一名見習(xí)記者,得到這份美差和社長的叮囑,不啻是吉星高照。因為部主任早就給他透過口風(fēng):5名見習(xí)記者,只正式錄用2名。如果能出色地完成社長交待的任務(wù),錄用的天平一定會向自己傾斜,何況社長還挑明了稿件與市長的這層關(guān)系。他想象著報紙出版后市長欣賞他的大塊文章和小外甥照片的情景,心里樂滋滋的。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在調(diào)查采訪中竟發(fā)現(xiàn)通訊員寫的報道完全失實。真實情況是:蘆寬與他的一個同學(xué)在湖畔捉蜻蜓時雙雙落水,幸虧一個過路的司機及時停車,救起了他倆……
社長在聽余銳匯報時埋頭抽煙,不說一句話,好半天才搖頭說:“采訪不夠深入,現(xiàn)在的孩子也懂得做無名英雄呀……”社長這話的意思實在是太明白不過了,只有傻子才聽不懂。
寫不寫?余銳痛苦得要命。不寫,不僅拂了社長的美意,更重要的是坐失良機;寫吧,搞假新聞是記者的大忌呀!
這是他遇到的第一份艱難考卷,無論作何種選擇,對他來說都有切膚之痛。忽然,他在低頭間看見桌案玻璃板下英國人羅·勃朗寧的一段話:“上帝在每個人心中安上了一盞明燈,這盞明燈就是良心?!笔茄剑夹倪@盞明燈一旦熄滅,人的內(nèi)心豈不一片黑暗?守住良心就是守住心中那盞燈,他決定不寫了。
半個月后,市委宣傳部長來報社調(diào)研時講了一件事,白鵝鄉(xiāng)一個通訊員寫了篇《少年英雄救落水兒童》的假新聞,在一家晚報上發(fā)表了,影響很壞,真正救人的是個司機,人家拿著報紙罵報社說假話!
余銳瞄了社長一眼,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