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習慣了每日從報紙上閱讀市井新聞,最能吸引我的,是那些因為擁擠而導致的事故——比如擠車搶座。某日閑極無聊,我隨手在搜索引擎里嵌入了“搶座”兩個字,從GOOGLE得到的搜索結果是4780條,從百度得到的搜索結果是6210條。
閱讀這些新聞,不禁啼笑皆非,這從我得到的新聞標題就可見一斑。按類型分,有好心沒好報型的,“為與孕婦搶座差點大打出手”,“學子為太婆讓座反遭搶座人暴打”;有孝子報母型的,“兒子掄拳為母搶座”;有得不償失型的,“乘車搶座打瞎人眼”“美女為搶座抓掉褲子泄春光”;有奮不顧身型的,“妙齡女為搶座坐上老翁腿”……其間,也時而雜有老外搶座的新聞,看來,在搶座方面,這個城市已經(jīng)提前實現(xiàn)國際一體化了。
乘車沒有座位,這是一個怨聲載道的老問題了。城里郊外的公交車一輛輛地加開,還是滿足不了噴泉般涌現(xiàn)出來的乘客。公交車好比一個城市的長年累月飽受暴食折磨的胃,早就不堪重負了。今年歐洲杯期間,有足球記者寫的花絮中說,在北歐一些國家的公交車上,有很多時候空蕩蕩見不到多少乘客,乃至很多游客都把公交當成旅游觀光的工具。放咱們國家行嗎?到咱們這個城市的任一角落里瞧瞧,哪個公交站點前不是人頭攢動。
一方面是屁股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用來安插屁股的座位高度匱乏。為了座位產(chǎn)生的競爭在暴力之外,還多了不少娛樂因素,每當車上因為爭搶座位打得頭破血流、耳朵橫飛的時候,非但無人敢于上前阻攔,大家反而會欣賞得津津有味,上演于公交車內(nèi)的肉搏戰(zhàn)無異于一場驚險刺激的美國大片。追究搶座的社會根源,一是我們每個人所固有的劣根性在作怪,二是有關方面在對搶座的危害性方面宣傳得不夠,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不高。另外,激烈的競爭給現(xiàn)代人帶來的身心壓力實在太大了,每個人似乎都是那么地疲憊不堪,能在乘車途中休息片刻顯得無比珍貴——這恐怕是人們熱衷搶座的主要原因。
票務員在安撫爭先恐后在車門拼“內(nèi)力”的乘客時,常用這么一句話,“大家不要擠,每個人都有座”。結果是,即使車門前只有三個人,也還是要爭搶一番的。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無論怎么努力,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每個人都有座”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議搶座愛好者不妨寬容一些,沒座就沒座吧,不坐那么一會又死不了人,再說,為了一個座位丟一只耳朵一只眼的,這也實在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