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婷婷
傍晚,黑沉沉的烏云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一放學,孩子們都飛奔出教室,只有一個小女孩還磨磨蹭蹭不肯走。
“怎么還不走?要下雨了!”我邊低頭收拾講桌邊催促她。
“羅老師,我……”她慢慢走到我身邊,聲音里帶著哭腔。
“嗯?”我抬起頭,發(fā)現(xiàn)她的眼睛里噙滿了淚水,顯得很傷心。
“今天早晨,我的鄰居張爺爺去世了?!彼椭^小聲說。
“你留下來就是想告訴老師這件事?”我順手把她攬在懷里。她點點頭,“哇”地一聲大哭起來,眼淚如窗外的雨一樣傾瀉而下。
我愣住了。這是一個內向的小女孩,我平時很少注意她。很顯然,她一定難受極了,整整一天都在壓抑著自己的悲傷,我怎么沒有注意到呢?我抱緊她,輕聲地撫慰著。她啜泣著向我訴說張爺爺疼愛她的點點滴滴,許久才漸漸恢復平靜。窗外已經(jīng)雨過天晴了,她擦擦眼淚向我告別。
望著她離去,我陷入了沉思。這些看似活蹦亂跳的孩子,心底里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細膩感觸啊,他們其實很渴望向人傾訴!
于是,我在教室里掛了一個“知心信箱”,從此每天都能收到信件:“老師,某某當著很多人說我‘肥胖,太不尊重人了?!?/p>
“老師,某某把我的文具盒撞掉了,連對不起也不說,真氣人。“老師,你有點偏心,上課為什么老不點我發(fā)言?”
“老師,我這次考試沒考好,爸爸罵我了,還不許我看電視。
”……
每封信的后面都畫著一張臉,有的笑,有的哭。笑臉意味著傾訴以后,他們的心情已變輕松了;哭泣則表示他們的情緒還沒有緩解,需要我的幫助。
我希望多看到孩子們的笑臉,也希望童心能在傾訴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