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村
前幾天看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實驗:一個研究人員給十個孩子每人一塊糖,讓他們在手里拿著,3個小時之后才可以吃,發(fā)完糖他就走了,3個小時之后他回來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孩子還拿著那塊糖,剩下的九個孩子全經(jīng)不住誘惑吃掉了。十幾年后他又把那十個人叫到一起,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個沒吃糖的孩子做得最成功,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企業(yè)的核心人物,這個人說,人,只有經(jīng)得起誘惑和等待,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而為眼前的蠅頭小利就不顧一切的人,注定是不能做成什么大事的。
這個說法雖然有些偏激,但也不無道理。以前我總不明白冬小麥為什么好吃,為什么那些春小麥沒有那么粘稠,芬芳?原來,它沒有經(jīng)過漫長的嚴冬。經(jīng)過等待和考驗的過程才會美麗。會生活的人,一定把生活泡成一杯茶,慢慢地來飲。
還是一個感人的等待的故事。張愛玲的姑姑,一個貴族小姐出身、又留過洋的女子為什么一直獨身?后來終于傳來了她結(jié)婚的消息,那時她已78歲。年輕的時候,她是那么驕傲的一個女孩子啊,父親是清朝的重臣,萬貫家財和才情容貌集于一身,怎么可能沒有人愛?況且她又是中西合璧的完人,幾次出洋留學,這等女子幾世才有一個啊。少女時有人給她算命,說要很晚才結(jié)婚,父親怕她受委屈,把最好的一幢洋樓和很多家財留給了愛女,但父親再也沒想到,就是再晚婚,也不至于78歲才結(jié)婚吧。
于張茂淵來講,怎么可能沒有愛?她愛上的翩翩少年是留學時認識的,她認定了他,也被他愛著,可是人家從小就有婚約在身啊,他和她,都不是看得別人痛苦的人,于是她放棄,約定了來生,從此再也沒有愛過別人,只自己守著那片父親留下的產(chǎn)業(yè)過日子,直到后來錢財一夜散盡,她也是淡淡的,沒有死去活來,錢畢竟是身外之物,那樣的心清心明,看得人驚心動魄。
她說過,如果今生等不到你,我等來生。當李開弟的老伴去世后,兩個古稀老人終于走到一起,78歲的張茂淵,如愿以償嫁了初戀的人,從此恩愛生活,直到90歲去世,50多年的等待,換來了12年的生死相依,換來了最后的愛和美麗,她有的是幸福和滿足。
還好,所有的等待沒有成空,就是終于成空,也是不悔,因為把心交給了等待,就交出了自己的一顆心,學會等待,才懂得欣賞得到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