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華
1.預備式
坐在椅上,腰微挺直,雙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雙手掌重疊放在下腹部,雙目平視微閉,調(diào)勻呼吸,靜息3分鐘。
2.揉掐風池穴
雙手的拇指指尖放在同側(cè)的風池穴上,其余4指放在頭部兩側(cè),適當用力揉掐0.5~1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鎮(zhèn)痛。
3.按揉太陽穴
雙手半握拳,大拇指伸直,將拇指指腹分別放在同側(cè)太陽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疏風通絡(luò)、解熱鎮(zhèn)痛。
4.拿捏頸肌
單手上舉置于頸后,拇指指腹和其余4指分別放在頸椎兩側(cè),并作對合用力動作,將頸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0.5~1分鐘。
功效:調(diào)和氣血,解痙止痛。
5.摩揉百會穴
右手掌心放在頭頂正中百會穴上,從輕到重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摩揉0.5~1分鐘。
功效:醒腦、安神、除煩。
6.掐壓合谷穴
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適當用力掐壓0.5~1分鐘,兩手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開竅,疏風解表。
7.直推腹中線
左手掌重疊于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胸部正中,適當用力沿腹中線推至關(guān)元穴,反復操作0.5~1分鐘。
功效:健運脾胃、溫腎壯陽。
8.掌揉關(guān)元穴
兩手掌相重疊,將掌根緊貼關(guān)元穴,順時針揉按0.5~1分鐘。
功效:益氣壯陽、調(diào)暢氣血。
9.按揉足三里穴
雙手拇指指端放在同側(cè)足三里上,其余四指附于小腿后側(cè),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補脾和胃、調(diào)理氣血。
10.掐揉三陰交穴
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cè)膝上,右(左)手拇指指尖放在三陰交穴上,適當用力掐揉0.5~1分鐘,雙穴交替進行。
功效:鎮(zhèn)靜安神、交通心腎。
11.梳推頭部
雙手指自然屈曲呈爪型,分別放于前發(fā)際兩側(cè),適當用力沿頭部的兩側(cè)梳推至頭后的風池穴0.5~1分鐘。
功效:疏風醒腦、安神鎮(zhèn)靜。
12.摩擦足心
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cè)膝上,右(左)手掌心反復摩擦足心約0.5~1分鐘,以足心有溫熱感為度,雙足交替進行。
功效:醒腦開竅、清心除煩。
小知識:
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下,兩筋外側(cè)凹陷中。
太陽穴:位于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二橫指的凹陷中。
大椎穴:位于后頸部,頸椎中最大棘突下方縫隙處。
百會穴:位于頭部,在兩耳廓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后正中線的交叉點。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第二掌骨中點,即“虎口”處。
關(guān)元穴:位于肚臍下3寸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棘外約1寸。
三陰交穴:位于內(nèi)踝尖直上3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