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珠
面對一個你愛的人撒手人寰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不要說痛失一個好朋友或是一個家庭成員了,即使是家里的寵物死去也可能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痛苦的陰影。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遇到這種心碎的情況時,家長的第一反應也許是想幫他從痛苦中逃脫。但是,如果家長自己也無法面對死亡,不懂得怎樣處理悲傷,那么不管對成人還是孩子都會帶來很多問題。孩子也許會認為表現(xiàn)出悲痛是錯誤的舉止,或?qū)λ劳霎a(chǎn)生極度的恐懼。由于缺乏面對死亡的知識,當他有一天要面對這些時,就會尋求別的方式表達悲傷,比如從酒精或毒品中尋求慰藉。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如何表示悲傷,如何和家人或朋友分擔悲痛。你需要知道的:
孩子需要知道多少關于死亡的
事要依孩子的年齡和經(jīng)歷而定。通常,八九歲的孩子對于“死”是怎么一回事已有了基本的概念。他們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終點,知道每個人都有那一天。然而他們很想知道有關死亡的細節(jié)問題,例如“死的時候會不會疼”,“死了以后會怎么樣”等等。孩子會擔心如果父母死了,他們怎么辦,從而產(chǎn)生恐慌。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你會盡力保護他和家人,而且總會有人照顧他。青少年常常覺得他們是不死的,死亡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如果他們身邊有人去世了,他們也是不屑一顧,并且不想談論這些事。這種情況下,做父母的要先開口,讓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知道父母愿意和他談論死亡,而且隨時恭候。但是,如果他們不樂意不要強迫他們,同時留意他們有沒有以不健康的方式釋放悲傷,比如吸毒。
你可以這樣做:
不論孩子多大年齡,他身邊的人過世了,他都需要親人感情上的支持。這里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度過悲傷時期。
說實話。溫和而誠實的話最好:“爺爺——他死了,不再回來,我們要記著他。”不要對你的孩子說他的爺爺“出遠門了”或是“睡著了”,即使是“去世”或“不能和我們在一起”這樣的話也會讓年齡較小的孩子感到很迷惑。
表達出你的悲傷。允許孩子表達他的悲傷,使他不至于用錯誤的方式釋放悲傷。掩飾你的傷痛往往會讓孩子覺得哭泣是錯誤的或者是懦弱的表現(xiàn)。
安慰孩子。向孩子解釋“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規(guī)律,這樣可以減輕他對未知的恐懼。
幫助孩子處理負罪感、羞恥感或情緒混亂等問題。這些情感問題也許就根源于某個人的死亡。比如,一個孩子會認為別人的死亡是因為自己的過失造成的,因此產(chǎn)生負罪感;或者他覺得自己本可以阻止事情發(fā)生,但卻沒有。父母應該盡快糾正孩子的這種想法。
鼓勵孩子去參加葬禮但不要強迫。當傷心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很多孩子愿意和家人待在一起。如果孩子不愿參加葬禮,家長可以采取別的方式。例如,以后可以帶他去掃墓。
如果,你很親近的人過世了,你也應當照顧好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你悲傷得無法照顧孩子的時候,最好找朋友、醫(yī)生或心理咨詢專家?guī)椭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