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臣 趙占虎 張 文
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圍繞宣鋼二次跨越式發(fā)展這一契機,開展黨的基層工作?如何在新的形勢下發(fā)揮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開展的“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qū)”活動中,我們逐步摸索和建立了一套用量化管理評價黨員的新方法,并且在動力車間黨支部等個別支部中進行試行,取得了很好的實效。
第二煉鐵廠現(xiàn)有20個黨支部,黨員560人,大多數(shù)黨員在生產(chǎn)一線。以往評選黨員先鋒時總是憑人氣、憑印象,這樣的結果往往不那么準確,評價的結果也不真實服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誰好誰差界限模糊,榜樣的作用不十分突出。為此,我們特別需要一套用量化標準來評述黨員的考核管理制度。
量化管理評價黨員的考核制度,本著“激勵、務實、競爭、提高”的原則,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依據(jù)黨章對黨員的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制定出黨員在不同時期內(nèi)各自工作崗位上應當承擔和完成的責任、任務等量化目標,同時相應地提出具體的數(shù)量、質量和時間要求,建立起獎懲約束機制。
如何量化
量化目標的確立,一般是以黨組織對黨員的日常工作要求和各個時期上級黨組織對黨員的重點要求兩個方面共同確定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廠黨委在確立量化目標時就既考慮了對黨員的一般要求,又考慮了“四創(chuàng)”等系列活動在內(nèi)的要求,其程序是:
1.結合上級黨委要求,對全體黨員進行思想發(fā)動,圍繞黨員“四創(chuàng)”等系列活動開展討論,確立黨組織目標和每個黨員階段性行為評述標準。
2.由試行的支部牽頭具體根據(jù)單位狀況,生產(chǎn)管理情況、黨員狀態(tài)和新時期對黨員的新要求等方面,草擬一個包括思想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建設、道德培養(yǎng)、模范行為等為內(nèi)容的具體目標。
3.審定和量化目標。具體目標建立后需經(jīng)過黨員討論,黨小組對每個具體目標進行分析、調(diào)整、建議,黨支部在充分聽取意見后對每一條的可操作性做出評價,然后確定統(tǒng)一的標準,作為階段性對每一位黨員的評價標準。具體內(nèi)容是:
(1)掌握本組主要技術(本組關鍵設備操作熟練,技能高于群眾)。
(2)完成本職工作出色(突發(fā)性事故處理得當、水準高)。
(3)宣傳黨的主張積極(對上級黨的精神積極宣傳,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
(4)為企業(yè)做一次有深遠意義的事(建議、技改)。
(5)為班組其他人做一次有意義的事。
(6)為社會做一次有意義的事(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
(7)生活簡樸(吃、穿、用簡樸)。
(8)工作敬業(yè),一絲不茍。
(9)對事業(yè)有開拓精神(技術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
(10)廉潔奉公(嚴格按“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和“兩個條例”準則辦事)。
具體操作
積分排序。引入化學多元素分析正交表原理,將每個支部的全體黨員按順序和相同順序列在表內(nèi)的行和列中,然后將黨員目標細化為具體條例,進行多個人、多條件下的逐個對比,進行積分累積,按積分多少,排列順序,就產(chǎn)生了排列名次。從而形成了一套目標明確、量化明晰、個人評述準確的黨員量化評價體系。
分析處理。以試行單位動力黨支部為例,在進行黨員量化管理中使用正交積分表的方式,通過建立黨員先鋒崗的10項標準,對每一位黨員進行細致的互比,既體現(xiàn)了每個黨員對其他黨員的評述民主性,也體現(xiàn)了個人意見的真實性、全面性。18名黨員包括書記、主任無一例外的置身于普通黨員之中,既是參與者又是被評者,這也給每一位車間領導提了個醒,在同一條件下參評沒有任何特殊,如果平時工作不好,參評結果將會告訴你一切。出來后,黨支部根據(jù)結果進行了分析,進入前五名的有四位車間領導,進入后五名的有兩位老黨員、兩位新黨員、一位中期參加工作的黨員,組長黨員大部分居中,一名黨小組長排名第12,車間把排名結果以公開欄的形式公布于眾,以接受大家的監(jiān)督。
試行結果
通過采用量化管理評述黨員活動,真實的塑造了“黨員先鋒崗”,為全體黨員群眾樹立了榜樣,使全體干部黨員有了潛在的危機意識,從而使全體黨員思想上有了轉變,使他們認識到黨員和群眾要求不一樣。作為黨員不僅不能混同于一般群眾,在黨員中也不能落后。
通過對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定期量化,在評述黨員時,有效地避免了草率定格和憑印象定格的簡單做法,通過對黨員應該實現(xiàn)的目標、執(zhí)行好壞的對比,既反映了工作態(tài)度、工作技能,也反映了思想境界、思想作風。這一方法真實服人,評述無重復名次,接受評價廣泛,積分能表現(xiàn)出大家的認識概率,因此也能收到較以往評述方法更好的效果。
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們可喜的看到了試行單位的黨員們的工作態(tài)度積極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個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先鋒的局面正在形成。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