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jù)形旁表義的特點來辨別。漢字是表意文字,可根據(jù)其形狀或形旁來定字。如:“寒暄”的“暄”是暖的意思,與“日”有關(guān),不可寫成“口”字旁。“備受青睞”的“睞”與“目”有關(guān),不可寫錯?!笆聦崉儆谛坜q”的“辯”與語言有關(guān),針砭時弊:砭,讀biān,本義為古代用石針扎破皮膚治病,形旁為石?,F(xiàn)用“針砭”比喻發(fā)現(xiàn)或指出錯誤,以求改正。貶:讀biǎn,降低的意思,形旁為貝,跟財物有關(guān)。古代多指降低官職,減少其俸祿;現(xiàn)多指降低事物的價值。貪贓枉法:贓,形旁為貝,指贓物——貪污、受賄或盜竊得來的財物。
2、借助結(jié)構(gòu)對稱的特點來辨別。例如:“貌合神離”不能寫成“貌和神離”。因為這個詞語是并列式對稱結(jié)構(gòu),其中貌和神是對應(yīng)的,因而與“離”相對照的應(yīng)是“合”而不是“和”;“紛至沓來”不能寫成“紛至踏來”,紛至沓來也是一個并列式的詞語結(jié)構(gòu),在這個詞語中以“至”和“來”的意思是一樣的,因此紛和沓的這兩個位置上的字的意思應(yīng)是相近或相反的,而紛至沓來就是紛紛到來的意思。沓即多而重復,與“紛”同義,如果用“踏”,則是踩踏的意思,而這一意思在這一詞語語境中是無論如何也講不通的。
3、借助詞義對稱的特點來辨別?!吧角逅恪辈荒軐懗伞吧角嗨恪?,因為“山清水秀”這個詞語從詞義對稱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比擬的手法,意思是說,山水像人一樣的清秀,形容人的清秀當然不能寫成“青秀”。
4、借助詞語的整體意義來辨別。 “迫不及待”的“及”表示“追上、趕上”,如寫成“急”,則成了表示馬上達到某種目的而激動不安,那就把意思搞錯了。鋌而走險,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鋌,快走的樣子。很多人誤解成“挺身而冒險”,寫成了“挺而走險”。重蹈覆轍,是指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覆轍,翻過車的道路。覆,翻。轍,車碾過的印兒。察言觀色:觀察言行臉色來揣摩對方的心意。不能寫作“察顏觀色”。故伎重演,是指老花招再耍一次。故伎,老花招,老手法。伎,伎倆。
5、借助典故、聯(lián)系詞義來辨別。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有漢語底蘊深厚、意韻豐富,特別是成語、俗語往往都是有來歷的,歷經(jīng)時間的積淀,人們口口相傳更是豐富了它的內(nèi)涵,往往就有固定的用法和寫法,了解成語俗語的來歷可以有效的避免寫別字?!盎鹬腥±酢辈荒軐懗伞盎鹬腥∷凇?,“火中取栗”出自寓言《猴子與貓》,猴子騙貓給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結(jié)果貓不但沒吃著,反倒把腳上的毛給燒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有撈到好處。
6、根據(jù)語境辨形。例如:“化妝”意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盎b”這個詞有兩種意思:①假扮;②演員為了適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飾容貌?!八麄z為了迷惑敵人,化裝成夫妻”,就不能用“化妝”,因為在這個語境中“化裝”是“假扮”的意思。
7、通過讀音加以辨析。許多漢字盡管讀音相近,但是它們的聲、韻、調(diào)還是有細微的差別的。只要能正確讀出這些字的音,就能辨析這些音近字。瞠目結(jié)舌: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的樣子。瞠(chēng)目,眼直直地瞪著,形容受窘、驚恐的樣子。瞋(chēn),發(fā)怒時瞪大眼睛。瞠、瞋兩個字雖都有瞪大眼睛的意思,但表示的表情卻大不一樣。相形見絀:跟另一個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遠不如。絀(chù)是不夠、不足的意思。拙(zhuō)是笨的意思?!皯K絕人圜”應(yīng)為“慘絕人寰”。圜:一讀yuán,同“圓”;一讀huán,有詞語“轉(zhuǎn)圜”。寰:讀huán,指廣大的地域,有詞語寰宇、寰海、人寰等。厲,有嚴格、嚴肅、猛然之意。厲行,指嚴格實行。雷厲,指像雷一樣猛烈。變本加厲,指變得比原來更加嚴重。再接再厲的厲,古時同礪,磨的意思。原來指斗雞時的公雞每交鋒一次,就要磨一下它的利嘴,后來引申為一次又一次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