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1953年的一天,斯大林在豪華的克里姆林宮里會見了垂垂老矣的母親。
在此以前的數(shù)十年間,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格魯吉亞鄉(xiāng)村,一直在一間小木房里紡她的線。
母親老了,在她昏花的眼睛里,對兒子領(lǐng)導(dǎo)下的蘇聯(lián)幾乎是一無所知。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對話。
斯大林問:小時候你為什么打我那么兇?
母親答:所以你才會這么有出息。
母親大笑。
母親問:約瑟夫,你現(xiàn)在究竟當了什么官?
斯大林答:你還記得沙皇嗎?我現(xiàn)在差不多就是沙皇了。
母親又是大笑,然后說:其實我想讓你當個神父。
真是難能可貴,在一個純樸的母親眼里,一個神父與一個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dǎo)者沒有什么兩樣,同樣都有出息。
當年哈里·杜魯門首次參加競選并一舉成功,成了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的消息,很快傳遍各地,也傳到了他的家鄉(xiāng)。鄉(xiāng)親們興奮地向他的母親祝賀:“太好了!您真應(yīng)該為有這樣的孩子而自豪!”他的母親微笑而平和地說:“我還有一個同樣值得自豪的孩子。”鄉(xiāng)親們驚奇地問:“那個同樣值得自豪的孩子在哪兒?做什么工作?”他的母親依然微笑而平和地答道:“該收土豆了。那個一貫全力以赴的孩子正在地里起土豆呢。”
真是難能可貴,在一個純樸的母親眼里,一個正在地里起土豆的孩子與一個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的孩子沒有什么兩樣,同樣都值得自豪。
輝煌的人,通常是光芒四射,平凡的人,通常是沒有光芒。
人們常常很自然地被輝煌的人所吸引,與此同時,也常常把平凡的人遺忘。
真是難能可貴,在許許多多純樸母親的眼里,一個長大成人的孩子是不是有出息,是不是值得自豪,并不僅僅取決于這個人是不是輝煌,而且更取決于這個人是不是努力和高尚。
這種純樸母親眼里的出息觀和自豪觀,有助于使輝煌人的光芒不刺眼,有助于使平凡人的高尚被發(fā)現(xiàn),有助于使更多的人用全力以赴來架起由平凡此岸通往輝煌彼岸的橋梁。
(鄭輝摘自《當代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