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永鳳
語言連貫,是中考重要的考點。如何在具體的語境中選擇或填寫合適的語句呢?
一、話題要統(tǒng)一語段銜接要前瞻后顧,注意上下文主語的承接及邏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應(yīng)首先考慮陳述對象是否一致。如:
沙暴像魔鬼,它無情地摧毀前進(jìn)路上的所有東西,但它有時是一個獨巨匠心的“雕塑家”,——————令人驚嘆不已。
A、一些巖石和場面常被沙暴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形態(tài)。B、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形態(tài)的巖石和場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C、常把一些巖石和場面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形態(tài)。D、常把一些巖石和場面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形態(tài)的是沙暴。
解析:本題題干陳述對象是“沙暴”,A、B兩句陳述的對象是“巖石和場面”,D句是的字短語。只有C句承前省略了主語“它”(沙暴),故選C。
二、,形式要一致如:或許,會有風(fēng)暴,風(fēng)暴只能摧折地上的莖干,卻不能摧毀地下盤錯虬屈的深根;或許,會有野火;野火可以燒焦大地,卻————。而風(fēng)暴和野火過后,滿山遍野將依舊奔涌出那神奇的綠!
A、不能泯滅根的頑強B、無法燒毀根的形象C、不能改變根的奮斗方向D、不能燒掉根的綠色夢想
解析:粗看,四個選項都可以。但從分號前的句子形式看,“風(fēng)暴只能摧折……卻不能摧毀”用了兩個含“摧”的近義詞。據(jù)這判斷:分號后分句所用的動詞也應(yīng)保持這種形式的一致,應(yīng)是與“燒焦”近似的“燒毀”或“燒掉”,再聯(lián)系后句“依舊奔涌出那神奇的綠”可確定答案為D。
三、句式要合理如:四周一片寂靜,我用心靈去諦聽。可以聽見竹枝伸展,竹葉舒張,根須蠕動的聲響,
A、從而獲得精神上的無限愉悅。B、難道不會獲得精神上的無限愉悅嗎?
解析:寂靜的環(huán)境,舒緩的心靈,A項與語境相符;B反問句用此不合適。
四、意思要正確如:雄偉的山,蒼郁的樹,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綠油油的倒影,————,就連我自己也在閃閃綠色之中了。
A、天空中的艷陽灑下金輝一片B、大地像一塊綠色的地毯C、碧綠的江水輕輕拍打著船舷D、天空和地面整個綠成一片
解析:這段描寫抓住了景色的綠來寫。A色彩不協(xié)調(diào);B色彩不一致,且離開了“江中”這一特定的地點;C雖寫了綠色,但沒從靜態(tài)角度寫,與下句不銜接。故答案為D。
探究拓展:
1、從連貫的要求看,依次填人下面橫線上的語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與黃河有血肉相連的關(guān)系。黃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黃皮膚人的群落,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漫無邊際的黃土地B、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漫無邊際的黃土地,黃皮膚人的群落C、漫無邊際的黃土地,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黃皮膚人的群落D、漫無邊際的黃土地,黃皮膚人的群落,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2、填人下面橫線上的語句,最恰當(dāng)?shù)捻樞蚴?)
自然界的物體,多數(shù)呈曲線狀,崇山峻嶺,————;江河溪流,——————;大海汪洋,——;湖光粼粼,——。
A是抖動著的曲線B、是翻騰著的曲線C、是流動著的曲線D、是屹立著的曲線參考答案:1、D 2、D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