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個叫島村的人,不名一文,卻夢想發(fā)財,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
他選擇了本錢很少的麻繩生意。他先在麻的產(chǎn)地按5角一條買進(jìn)麻繩,又照原價5角一條賣給紙袋廠。很快島村的名聲出去了,如此傻帽的經(jīng)營方式,使得訂單雪片般飛來。
于是他采取了第二步行動。他拿著收購麻繩的合同和收據(jù),對買麻繩的客戶說:“到現(xiàn)在為止,我是一分錢也沒賺你們的,但如若長此下去,我只有破產(chǎn)一條路了?!彼恼\意感動了客戶,客戶心甘情愿地把價格提高到了5角5分,這仍比別的麻繩商家便宜,銷量仍在上升。
然后,他拿著客戶的訂單對供貨商說:“你賣給我的麻繩,我是照原價賣出的。這種賠本生意我是不能再做了?!睆S商一方面感動,一方面也著實舍不得失去這個大買主,于是一口答應(yīng)以后每條繩索以4角5分供應(yīng)。
島村的生意越做越大,幾年后,他從一個窮光蛋變成日本的“麻繩大王”。
幾分錢確確實實是小錢,然而當(dāng)它匯集起來就成了大錢。真正的商機(jī)蘊(yùn)含在平凡的事物中,其實就是常說的買賣經(jīng):薄利才能多銷,多銷才能賺錢,由小錢積攢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