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關懷
到韓國旅游,給人最初的印象是韓國人太“小氣”。
我這一印象首先是在韓國飲水時形成的。
我們到首爾之后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朝鮮王朝有600多年歷史的王宮——景福宮。從興禮門進去(韓國500年前使用中國繁體漢字),進入千秋殿,再過勤政殿、思政殿、交泰殿、康寧殿,我就感覺口渴了。我們再進入景福宮側的朝鮮民俗展覽館,參觀朝鮮從古到今一千多年的民族生活畫卷和文物古跡之后,我就感覺口更渴了,渴得仿佛喉頭被堵塞一樣。在參觀朝鮮民居館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飲水桶。走近一看,沒有飲水工具,只見一疊紙袋子,約有100余只。我估計這就是飲水工具了。心想,這飲水袋子太小氣了,大小只有二寸見方,很像我國醫(yī)院給病員裝西藥的小紙袋子。我估計它的造價,大約只有我國紙杯的十分之一吧。更難理解的是,瓷桶里的飲用水竟然是涼水,也許是消毒自來水吧。我接滿一小袋涼水卻不敢喝。導游操著中國話說:“可以喝,干凈水!”我一連喝了10小袋子,怎么也不好意思再喝第11袋水了,只好將小紙袋放進垃圾處理袋中。我心里暗想:韓國人,真小氣!
在韓國吃飯,多用鐵碗鐵筷子,全是不銹鋼打造的,看上去怪精致的。可我們用慣了中國的竹木筷子和瓷碗,用鐵筷子吃飯真像提著兩根鐵棒子,舉輕若重,鐵筷子幾次從我食指與拇指間滑落到條桌子上;鐵碗——可盛裝二兩米飯的鐵飯碗,端在手上又特別的燙手。看來,鐵飯碗也是不好端的喲!韓國的菜也是很單一的——剛在清水中煮過火的豬肉,韓國人用小木板送到條桌上來,再擺點辣醬、蒜泥、精鹽之類的上來,這大概就是最好的佳肴了。蔬菜只有小白菜葉、紫蘇葉、青辣椒之類的,而且都是生鮮清嫩的,洗得干干凈凈的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都不敢下箸。我見條桌側面的日本人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我也學樣子吃起來,生菜下肚,有點反胃。好在韓國料理店為中國游客煮了一鍋熱湯,我們將菜葉燙熟吃就舒服了。外國游客在韓國餐館吃飯總是很安靜的,也不剩余。如果邊吃飯邊說話甚至還喧鬧,那一定是中國大陸游客;如果桌上有剩余的飯菜,那一定是中國大陸游客所剩的。我心中暗想:“韓國人,真節(jié)省。”
韓國的樓房也沒有我想象的氣派。歷任總統(tǒng)所在地——首爾的青瓦臺比紫禁城差十萬八千里。青瓦臺在景福宮的后面,看不出多少總統(tǒng)府的氣派來,好像還沒有中國的省府、市府氣派。夜晚,韓國的路燈也沒中國的明亮,包括首爾在內,都不像中國的大中小城市那樣燈火輝煌,徹夜通明。我想:“韓國人,真吝嗇。”
但了解了他們真實的生活水平后,我真有些汗顏了:韓國人的收入大約是我們的10倍,但是他們卻十分地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用電、節(jié)約用糧、節(jié)約能源,從不擺闊,而我們在不必擺闊的場合卻喜歡打腫臉充腫子,浪費金錢和資源!
珍惜一切——這就是我到韓國旅游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