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華
成材成功有許多條路可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種另類的成功方式,那就是“玩”。有些人玩得出奇,玩得出新,玩出了個性,玩出了特色,也玩出了成就。其實,從個人的興趣點出發(fā),以“玩”的輕松心態(tài)對待事物,往往更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迷戀足球的學生成了足球評論專家。
肖兮小時候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由于玩足球玩得入迷,學習成績受到一定影響。中學時,他成了足球隊隊長。他最崇拜馬拉多納,立志做中國的馬拉多納,于是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肖拉多納”。他經(jīng)常上網(wǎng)翻閱電腦資料,自己還創(chuàng)辦了一個足球網(wǎng)站,登載足球評論、足球動態(tài)、球隊球星資料等。玩得多,看得多了,他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球評文章,往往見解獨到深刻,與眾不同,產(chǎn)生強烈反響,他的“才華”也開始引起了足球界的關注,被中國最大的足球報《足球》所看重。2002年4月,年僅19歲的大學一年級學生肖兮,放棄學業(yè),進入這家報社工作,被聘為國際版編輯兼足球評論員,成為這家報社唯一一名只有高中學歷的編輯。
●愛吃的饞嘴姑娘成了美食家。
湖南姑娘唐新琴從小愛吃。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報社當編輯,更是出了名的“饞貓”,她收入的80%都花在吃上,到長沙兩年就吃遍了各大酒樓,到外省開會、出差一定會遍嘗各大菜系。就這樣吃菜吃出了名堂,一看菜就知什么味兒,點菜成了特長。于是,朋友拉她當導吃,不但吃得好,還省錢,人們給她取了個綽號:“美食MM”。她因愛吃、會吃而名聲在外。很多外地人請她去導吃,酒樓也請她去指點不足。她向酒家提出改進方案,建議酒店設專人來分析顧客所點的每張菜單,從而根據(jù)個人的飲食習慣來確定贈送什么菜,讓老板茅塞頓開。后來,長沙一家大酒店高薪請她做兼職膳食顧問,專門負責點菜事宜。如今她受雇于多家酒店、賓館和旅行社,成了名副其實的點菜師、美食家。
●喜歡釣魚當上了誘餌公司老板。
汪峰在工作之余迷戀釣魚。為了釣魚,他買了摩托車,一百公里范圍內的水庫、魚塘都有他的身影。不論哪里有比賽,他一定參加,每每獲獎。他琢磨魚食的配料,把家里的各種食品都用上了,廚房成了實驗室。在魚塘邊,他可以一蹲三天三夜,觀察各種魚的生活習性,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他往池邊一站就知道哪里有魚,哪里沒魚。他配的魚餌,魚兒喜歡咬,他掌竿從來不曾空手而歸。如此垂釣上癮,以為樂事,后來干脆辭職辦起一個誘餌商店,自己當老板,專賣漁具魚食,很快打開局面,生意紅火,不久又在外地開了分公司。
上面幾例雖屬個別現(xiàn)象,但卻值得我們思索。“玩”之所以能成就事業(yè),就在于它是一種獨特的學習和實踐方式。首先,玩者幾近癡迷程度,異常專注,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某一特定的領域聚焦,更容易深入事物內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本質。同時,對于他們來說,玩中有樂趣,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樂此不疲,能長期堅持,這樣就為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條件,自然能鉆深悟透,進入一般人不可能進入的層次。
再次,在“玩”的過程中,人們少不了與情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切磋交流,相互啟示,這樣很多難題便更容易被破解;同時,玩無止境,人們往往不滿足于現(xiàn)狀,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會向專家請教,向書本學習,又會實現(xiàn)理性升華,把他們引入到理論層次。這樣一來,他們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出類拔萃的人才也就不足為怪了。
最后,大凡玩者在起步階段往往并沒有明確的創(chuàng)業(yè)目的,大多只是為了好玩,感到身心愉快而已,這樣沒有創(chuàng)業(yè)壓力,玩得怡然自得,更容易提升自身水平。但是當他們玩到一定水平時,就會自發(fā)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標,甚至與事業(yè)相聯(lián)系,或者他的成就開始引起廣泛關注,這樣在有意無意之間,就會把個人愛好與社會需求相接軌,順理成章地轉化為事業(yè),獲得成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一概否定“玩”,應對“玩”的價值給予新的認識。只要不是玩歪的邪的,不違法亂紀,不影響他人,那就可以“玩”,“玩”深、“玩”透,在玩中展現(xiàn)個性,發(fā)揮特長,說不定可以玩出一些特殊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