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白蓮
何為兩面詞?就是同一個(gè)詞兼有相反的兩方面意思。文言文閱讀中如不注意這些詞,就極容易出錯(cuò)。如:
1、鬻:①買。如劉基《賣柑者言》:“人爭(zhēng)鬻之?!薄板鳌?,買的意思。
②賣。如《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板鳌?,賣的意思。
2、市:①買。如《孔雀東南飛》:“交廣市鮭珍”?!笆小?,買的意思。
②賣。如劉基《賣柑者言》:“若所市于人者”?!笆小?,賣的意思。
3、致:①取得。如《送東陽(yáng)馬生序》:“家貧,無(wú)從致書以觀?!薄爸隆保〉玫囊馑?。
②給予。如《晉書·山濤傳》:“今致錢二十萬(wàn),谷二百斛?!薄爸隆保o予的意思。
4、臭:①香。如《送東陽(yáng)馬生序》:“左佩刀,右備容臭?!薄叭莩簟?,意為“香袋”。
②惡臭。如“臭不可聞”?,F(xiàn)為常用義。
5、亂:①紛亂。如《韓非子·難一》:“法敗則國(guó)亂。”“亂”,紛亂的意思。
②治理。如《書·顧命》:“其能而亂四方。”“亂”,治理的意思。
6、祥:①吉祥。如“吉祥如意”。
②災(zāi)禍。如《左傳·昭公十八年》:“將有大祥,民震動(dòng),國(guó)幾亡。”“祥”,災(zāi)禍的意思。
7、納:①交納。如《促織》:“成妻納錢案上?!薄凹{”,是交納的意思。
②接納。如《鴻門宴》:“距關(guān),勿內(nèi)諸侯”?!皟?nèi)”同“納”,接納的意思。
8、奉:①接受。如《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胺睢?,接受的意思。
②給予。如《崤之戰(zhàn)》:“奉不可失”。“奉”,給予的意思。
9、割:①割去。如《六國(guó)論》:“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薄案睢保钊サ囊馑?。
②割取。如《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割”,割取的意思。
10、貸:①借入。如《史記·主父偃傳》:“家貧,假貸無(wú)所得?!薄百J”,借入的意思。
②借出。如《左傳·昭公三年》:“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薄百J”,借出的意思。
11、貨:①買。如《記王忠肅公翱事》:“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柏洝保I的意思。
②賣。如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貨而不售”?!柏洝?,賣的意思。
12、仇:①同伴、配偶。如《詩(shī)經(jīng)·周南》:“公侯好仇”;曹植《浮萍篇》:“來(lái)為君子仇。”
②仇敵。如《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相攻擊如仇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