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新春將至之際,鐘聽、潘淳、盛原、杜寧武、韓冰5位“海歸”鋼琴家聯(lián)袂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了一場名為“拳拳赤子心,殷殷報國情”的新年音樂會。中國文聯(lián)主席周巍峙、中國音協(xié)主席傅庚辰等領導以及周廣仁等在京的眾多中國鋼琴名家前來觀看,足見這場音樂會的與眾不同。
翻開節(jié)目單上的個人簡介,除了每個人名下眾多的獎項和榮譽,我們不難發(fā)現幾位鋼琴家共同的藝術歷程:盛原,早年曾師從于李其芳、李慧莉、周廣仁等教授;1991年,赴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深造,獲得音樂碩士學位;2005年,回國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杜寧武,早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后赴紐約朱利亞音樂學院深造,2005年9月,回國任教于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韓冰,早年曾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94年,赴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學習,獲得碩士學位;2003年,回國任教于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潘淳,曾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先后師從陳慧甦、朱工一、楊峻等名師;19歲,公派赴蘇聯(lián)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學習,獲碩士研究生文憑;1996年,學成回國任教于中央音樂學院。鐘聽,1982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88年赴美,先后就讀于朱利亞音樂學院及曼哈頓音樂學院;2001年起,任教于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小時在國內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打下堅實的專業(yè)基礎——出國進一步深造——學成歸國,活躍于國內各大音樂院校的教學崗位和音樂舞臺上構成了幾位“海歸”共同的人生軌跡,也是活躍在當代中國各個領域的一大批年富力強的青年學者的人生軌跡的一個縮影。
由于當晚的主題是迎接新年突出喜慶歡快的氣氛,整場音樂會一直籠罩在一種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所以幾位鋼琴家在曲目上都沒有選擇大部頭的作品,但也都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作品??偟膩碚f,當晚的作品還是分為兩大類,盛原和潘淳選擇了巴赫的《意大利協(xié)奏曲》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科萊里主題變奏曲》偏重于音樂的表現,其他三位則都選擇了李斯特、拉威爾等浪漫派作曲家的炫技派作品。
音樂會開場,當身穿藍色唐裝的盛原一亮相,立刻贏得了一個碰頭彩。盛原演奏的《意大利協(xié)奏曲》是當晚唯一的一首“浪漫派”以前的作品,巴赫一直是盛原的“強項”,所以他演奏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音樂結構富于邏輯性、聲部層次都十分清晰。此前在北京舞臺上露面不多的杜寧武是一位相當全才的鋼琴家,除了獨奏外,他在室內樂演奏和創(chuàng)作方面都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當晚,他除了演奏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圓舞曲》,還演出了自己改編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它的版本在結構上比起原曲以及之前儲望華改編的經典版本更為精煉,音樂語言也更為鋼琴化,從這個版本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杜寧武對于這首民族經典曲目獨特的、鋼琴化的理解和演繹。韓冰是當晚登臺的鋼琴家中最年輕的一個,他的一曲拉威爾的《圓舞曲》演奏得十分熱烈、富于激情,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下半場,潘淳率先登場,他演奏的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生平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首鋼琴作品《科萊利主題變奏曲》。潘淳的演奏如同其人一樣有一股沉靜、儒雅的氣質,留學俄羅斯多年的他對于音樂的處理寬廣、深沉,復雜的對位和技巧都很好地融合在音樂的表現中,不難看出他深得“俄羅斯學派”的精髓。
鐘聽是當晚幾位出場的鋼琴家中最年長的一位,他選擇的是李斯特改編自舒曼的藝術歌曲《奉獻》和改編自威爾第歌劇《弄臣》選段的兩首作品以及格什溫的兩首爵士小品。鐘聽的音色十分干凈、透明,盡管當晚音樂會所用的雅馬哈鋼琴的中低音區(qū)音色有些暗,他的演奏依然充滿了光彩,快速、華麗性的裝飾性華彩樂句以及大量高難度的八度演奏都顯示了他深厚的技術功底。
本次音樂會的另外一個亮點,就是正式曲目后幾位特邀嘉賓與鋼琴家們共同演出的“特別節(jié)目”。這幾位特殊來賓不是別人,而是當晚演出的幾位鋼琴家的妻子。原來,除了韓冰之外,另外幾位均已有了家室,而且他們的另一半——鐘聽的夫人王冠文、潘淳的夫人林晶晶、盛原的夫人塔拉·盛(美籍)、杜寧武的夫人沈惠蓮(韓裔)——也都是鋼琴家。于是,舞臺上出現了平日音樂會上難得一見的——一對對“鋼琴伉儷”或比肩而坐,或相對而奏的溫馨畫面。
對于幾位特別來賓的出席,主持人的一番解說很有意思:“當年,這些鋼琴家出國留學的時候,人們感嘆‘我們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都跑到國外去了?!裉?,他們不但學成歸國,門人還帶了一個回來,我們沒有賠,還賺了。”主持人的一番“調侃”,可以看作是對人才流動的一種另類解讀。的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隨著國內優(yōu)秀人才的大批出國留學,感嘆“人才流失嚴重”的聲音不絕于耳。然而與此相對,僅僅十幾年的時間,隨著國內經濟、文化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大批的“海歸”又“回游”到國內的各個領域。
反觀這場新年音樂會的海歸青年鋼琴家們,有了他們的加入,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鋼琴事業(yè)必將迎來的一個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