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啟動,福州市信息技術學科高中教學指導組相應成立,并拉開了新課程實驗的帷幕。
為學校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提供參考
2006年5至6月份,福州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指導組在研讀《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信息技術)及相關解讀材料基礎上,研討編制了《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并對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材,提出《教材分析與處理意見》。
該意見包括:1.《信息技術基礎》各章節(jié)中涉及的課標內容標準;2.知識點梳理,以及教材各章節(jié)知識結構;3.分析解讀課標對學習內容的要求水平,以課標為依據(jù),根據(jù)福州市城鄉(xiāng)情況對知識點的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技術的深廣度給予界定,指導教師從過程性、結果性、體驗性上確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4.分析與把握教材各章節(jié)重點內容;5.給出每章節(jié)課時建議及依據(jù);6.針對本章節(jié)中那些難以設計的、較易發(fā)生偏差的課(如教師可能會感覺課時不夠的章節(jié)、教師現(xiàn)有教學行為可能會偏離課標理念的課)提出教學建議(包括教學資源與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7.對各章節(jié)的學前評價、學中(過程性)評價、學后(總結性)評價,提出具體建議。
為一線教師上好每一課開展培訓
2006年7至8月份,福州市組織開展高一任課教師新課程、新教材培訓。信息技術學科的培訓目標是:1.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所表述的課程目標、任務、課程結構和內容;2.明確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3.明晰《信息技術基礎》教材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習內容的要求水平;4.通過案例設計,深入理解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培訓內容以解讀課標、分析教材為主,目的是讓一線教師順利進入高中新課程教學。具體培訓內容與形式見下頁表格。
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非零起點”努力
福州市信息技術(計算機)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有福州adcaee695c96ab15519b24cd2dcc2c0216ac601da3b6e41801d3b8bc1ed90d1c特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福州現(xiàn)行的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在目標和內容上,與普通高中新課程的“非零起點”存在距離。為使福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真正進入“非零起點”,2006年5至6月份,福州市教研部門依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草案)和《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信息技術),研討制定了《福州市義務教育階段(3~8年級)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指導意見》,對小學、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修訂。小學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中掌握常用軟件的應用技能;初中以拓展和提升常用軟件、工具的應用技能為主,初步具備一技之長。初中的課程內容為高中新課程內容作鋪墊,增加電子表格、動畫等內容的結業(yè)考查。
為穩(wěn)步推進新課程實驗做好教研
2006年9月份,進入新課程實驗后,我們計劃組織教研員、學科指導組成員、骨干教師深入一線課堂聽課、議課,跟蹤實驗課堂教學,圍繞課程改革中的問題展開研討活動。我們將建立博客群,利用博客群和網(wǎng)絡視頻會議系統(tǒng),每兩周組織一次市級教研,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學期組織兩次市級學習質量檢查,以及時掌握教學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反饋糾正。
隨著新課程實驗準備工作的深入,我們對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的實施充滿著希望,同時也有著擔憂。無疑,新課程將引導一線的課堂走出唯工具論的教學泥潭,使我們的學生能真正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來培養(yǎng)、提升信息素養(yǎng),這是我們所期待的。同時,綜觀實驗區(qū)的總結性評價方案,我們擔憂考試內容、形式和教學實踐脫節(jié),新課程也將出現(xiàn)“上不上課無所謂,只要考前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與輔導就行了”的現(xiàn)象,制約課程的積極建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