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節(jié)為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上冊)第18課《創(chuàng)作畫圖》內容,為學完畫圖后綜合應用部分的教學設計?!秳?chuàng)作畫圖》與《彩色世界》、《修改圖形》、《添加文字》、《存取圖形》、《剪貼圖形》共同組成了《畫圖》單元。該課不僅是對前面所學操作的檢驗,以及對所學操作的靈活運用,同時還涉及美術方面的知識,如構圖、色彩運用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和時間,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供保障,留給學生足夠的上機時間,引導學生從易到難,逐步深入,最后完成一幅完整的畫圖作品。
教學對象分析
該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畫圖工具的基本操作,以及復制、粘貼、翻轉、旋轉等基本技巧的運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練習畫圖的基本操作,并能靈活運用;會靈活運用復制、移動、合并等技巧,把多幅畫面中的內容進行綜合;了解構圖及色彩搭配的一般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根據(jù)電腦畫圖的特點,繪畫時,能充分利用嘗試操作。小組內、小組間及時進行交流和互評,以便集思廣益。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覺畫面的美感,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喜好、對事物的理解等融入到作品中;在小組互評過程中,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培養(yǎng)合作與批判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創(chuàng)作畫圖的基本步驟,獨立完成簡單的作品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
圖畫的構圖、色彩的運用,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今天,電腦王國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電腦繪畫比賽,他們想請同學們來當評委,評選出優(yōu)秀獎(學生躍躍欲試)。請同學們說說優(yōu)秀作品應該有什么共同點呢?(師生交流)
生一:繪畫作品構圖要清晰。生二:色彩搭配要合理。生三:疏密要有度,重點要突出。
師:這些都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畫圖時所要注意的,相信這些注意點一定能幫大家的忙,因為這也是我們評判一幅優(yōu)秀作品的基本標準。
師:前幾節(jié)課里,我們已經掌握了畫圖的基本操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創(chuàng)作畫圖,用你手中的鼠標,畫出你心中美麗的世界。
二、自由選題,自主發(fā)揮
師:今天我們也來開個畫展,同學們創(chuàng)作的主題是“我喜歡的節(jié)日”。大家知道節(jié)日有很多,如春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選擇你喜歡的節(jié)日進行創(chuàng)作。
具體要求:(1)可以參考書本上的圖片,將你喜歡的圖用在你的畫中,可以模仿著畫,也可以參考它們后再創(chuàng)造;(2)發(fā)揮你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畫面中自由添加,體現(xiàn)“節(jié)日快樂”的主題。
1.構思分析
教師要求學生聯(lián)想美術老師所教的畫圖步驟,圍繞畫好這幅圖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根據(jù)教師提出的目標,學生提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1)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快樂”這一主題呢?(2)在這幅畫中準備畫哪些景物呢?(3)畫這些景物需要哪些畫圖工具呢?(4)畫圖的步驟是怎樣的?(5)如何讓畫面形象逼真呢?
2.討論畫圖的步驟
(1)創(chuàng)意新穎;(2)分清主次;(3)選擇工具;(4)畫圖;(5)涂色。
師:這些步驟中,哪幾步最重要呢?
生一:畫圖。生二:創(chuàng)意新穎。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這兩點都很重要,大家在繪畫時要注意這些方面。
3.大膽創(chuàng)作,合作完成
同桌兩人合作,通過構思設計,完成作品。
4.展示學生作品
請學生們把完成的作品上傳到教師的服務器上進行自我展示。
三、評價激勵,體驗成功
1.自由點評
師: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都畫得不錯,各有特色。下面讓我們對大家的作品作出評價,然后每一大組評出一個繪畫小高手。
生一:我覺得黃明的作品《春節(jié)》不錯,因為他用鞭炮、禮花點綴了歡樂的春節(jié),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體現(xiàn)了童真童趣。(全班學生給予熱烈的掌聲)
生二:劉紅的作品《六一兒童節(jié)》只單單畫了幾個小朋友拿了幾個氣球,首先創(chuàng)意不夠新穎,而且畫面有點單調。(其他學生也投去了贊同的目光)
師:那我們如何幫劉紅同學改進呢?
生:我們可以多畫幾個小朋友,讓畫面飽滿起來,選用的顏色可以鮮艷些。
生:我們可以在創(chuàng)意上有所突破,可以選擇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兒童公園玩,體現(xiàn)一家人的歡樂。
師:同學們的創(chuàng)意真好!看來,劉紅在大家的幫助下,一定能夠畫出一幅更好的作品。
2.評選繪畫小高手
四、歸納總結,升華延伸
師:今天這堂課老師和同學們都過得非常愉快,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創(chuàng)作畫圖的基本要領,充分發(fā)揮了各自豐富的想象力,當了一回電腦小畫家。誰能再說說創(chuàng)作畫圖的基本步驟呢?哪些步驟最主要的?(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以此來強化本節(jié)內容)
師:其實,創(chuàng)作畫圖不僅要考查我們的畫圖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考查我們的創(chuàng)意。
教學反思
從信息技術課程小學學段的特點出發(fā),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到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著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生活中尋找題材,在學科中尋找融合點。因此,我們設計了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任務,并將新的知識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融入其中。學生通過對所承擔的任務進行分析并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變被動為主動了,將枯燥的知識練習暗藏于生動有趣的任務之中,而且,他們情緒飽滿,將學到的知識用在了實際操作上。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我們將美術課有關知識融入到信息技術課中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想象等,促進其素養(yǎng)的提高。評價激勵、體驗成功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反映了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做評委,這是本課的一個高潮。
點評
盡管目前并無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標準,但是從本案例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新課程改革的思想:三維教學目標的界定分析、回歸學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問題設計、過程性評價的使用、強調合作與交流……本案例通過《畫圖》單元綜合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基本上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課程改革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有效實現(xiàn)。尤其是在我第一次提出修改建議后,作者將教學重點進一步定位為“理解創(chuàng)作畫圖的基本步驟,獨立完成簡單的作品創(chuàng)作”,顯得更為合適。
需要商榷的是:(1)本案例把活動定位在“快樂的節(jié)日”這一主題上,盡管可以使學生的活動內容相對集中,但是學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學會“畫圖”后希望通過“畫圖”來表達的主題本來應該有很多,并不只限于“節(jié)日”,況且節(jié)日也并不都是“快樂”這唯一的情感。(2)過程性評價的使用是否可以考慮。一開始就引導學生結合前幾節(jié)課設計的作品,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討論,集體提出一個簡單易行的評價量規(guī),為后面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埋下伏筆,也為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作引領方向。(3)本案例中小組合作的設計顯得有些牽強。
?。暇煼洞髮W 張義兵)
這是一節(jié)設計比較經典的畫圖課,在教學流程上相當規(guī)范,但某些細節(jié)還要細化。我想,如果要設計超出常規(guī)模式的教學,教師還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對教學內容再作深層的挖掘。本節(jié)課是否還可以這樣來思考,即將重點放在讓學生如何利用畫圖中的各種工具來替代傳統(tǒng)的繪畫手法上,這樣不僅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對先前知識的綜合靈活運用,而且還能讓學生體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兩種繪畫手段的各自特點。作者可以事先讓學生收集自己最好的傳統(tǒng)繪畫作品,經過初步交流后,就讓學生上機操作,把自己原先的作品用電子化方式表現(xiàn)出來。
?。ńK省張家港市東萊小學 黃利鋒)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無疑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創(chuàng)作圖畫”是一堂綜合性很強的課。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運用主要不在于畫圖工具,而在于運用美術課的相關知識,創(chuàng)作圖形,“創(chuàng)”字是關鍵。(1)從教材的處理來看,教材是實施教學的載體,作者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欣賞優(yōu)秀作品,代替書上空洞的說教。我認為,若能再結合教材中“雪景”作品,在作針對性分析的基礎上,再提出布局、色彩搭配、作圖步驟等,這樣環(huán)節(jié)將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2)從評價的角度來看,真正實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個性化,讓學生在評價中掌握知識,學會評價,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3)從教學方法來看,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小組合作,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江蘇省連云港師專三附小董自明)
點評反饋
包士娟:這是一節(jié)小學四年級畫圖的綜合課。在該課從設計到實踐的研究過程中,我首先是通過網(wǎng)絡平臺(大路論壇)發(fā)布了該課的教學設計,很快就得到了南京師大的張義兵、連云港師專的馮伯虎等老師的幫助。同時,還受益于來自全國的諸多大路論壇網(wǎng)友如wendy、守望詩意、黃利鋒、席子哥哥、丁香武健、水中陸等真誠的建議和各有特色的創(chuàng)意。在此基礎上,我重新修改了教學設計,并及時地貼在大路論壇上。接著,張義兵老師又提出了“將教學重點定位在理解創(chuàng)作畫圖的基本步驟,獨立完成簡單的作品創(chuàng)作”的建議。馮伯虎老師又通過MSN和我進行了多次的研討,以及來自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一線的優(yōu)秀教師黃利鋒和董自明老師的再次幫助,使我對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雖說該課在教學設計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有待于更多的一線教師去再實踐,但這種基于網(wǎng)絡的遠程研究方式,卻讓我看到了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又一個新途徑。
相關鏈接:http://www.ictedu.cn/bbs/showthread.asp?page=end&threadid=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