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奇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生成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決定研究性學習成敗和成果大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生成了好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將會令研究工作勢如破竹,節(jié)節(jié)勝利;生成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失當,則會使研究工作步履維艱,事倍功半,甚至虛擲光陰,勞而無功。
生成研究性學習課題應遵循價值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和效益性原則。
一、 研究性學習課題生成的一般過程
課題就是需要討論和研究的問題。然而,不是所有我們提出的問題都能成為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生成一般要經(jīng)過以下的程序。
1.選定方向。初步涉足研究性學習者,一開始往往對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同時具有研究的意向和興趣。研究者要在反復權衡之后選定一個方面的內(nèi)容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這個方向上開展研究。一般來說,選定研究方向要考慮以下幾點:(1)該方向有無繼續(xù)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2)本人在此方向上有無較多的信息積累和研究基礎;(3)相對于其他的研究方向有無更多更好的研究條件。
2.提出問題。研究方向確定之后,就應該在這個方向上提出要研究的問題。一般來說,提出一個要研究的問題并不難。但要提出一個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甚至比解決問題更困難。提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思維方法。
(1)質疑。即對已有的結論、常規(guī)、習慣、行為方式等的合理性持懷疑的態(tài)度或作出否定的判斷。
(2)比較。將事物加以對比,認識其差異,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
(3)變換。從新的視角進行思考,或從不同的層次上來認識原有的研究對象,以形成新的研究問題。例如,對于網(wǎng)絡行為失范的問題,人們總是習慣于從教學或法律學的角度來思考,但如果另辟蹊徑,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探討,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問題。
(4)探究。即直接面對現(xiàn)象,從對現(xiàn)象的思考中提出新問題。
(5)應用。就是將某個領域的原理、技術、方法應用到新的領域中,從而產(chǎn)生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
(6)概括。即針對某一問題的研究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全面概括,指出已有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獲得了哪些重要結論,研究的不足之處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什么。
提出問題的主要途徑有:(1)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日常的學習、生活蘊藏和不斷產(chǎn)生著無數(shù)的問題?!疤幪幜粜慕詫W問”,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學習和生活現(xiàn)象,隨時都可發(fā)現(xiàn)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當我們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選擇了這些問題加以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構成了我們研究的課題。(2)從科學研究的文獻信息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想研究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就必須首先查閱相關文獻信息。研究者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文獻信息的查閱、整理與分析,可以找出以往研究中的空白之處、不足之處、矛盾之處,可從中發(fā)現(xiàn)和生成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3)從與教育專家、學者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對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經(jīng)常向有關課程的教師、教授或教育研究機構的專家請教,與他們討論自己感興趣領域中的問題,可以發(fā)現(xiàn)和生成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此外,參加有關的學術研究會、學術交流活動,也是一種和教育專家、學者接觸的機會。通過此類活動,也可以發(fā)現(xiàn)和生成出一些研究問題。
3.分析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發(fā)散思維的過程。經(jīng)過發(fā)散思維,往往會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否成為付諸研究的課題,需要研究者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才能作出判斷。
(1)該問題是不是具有普遍意義?如果問題只是個別現(xiàn)象或個別問題,那就沒有普遍意義,不應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2)該問題的研究有什么樣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3)該問題是不是尚未解決?其目前的研究狀況怎樣?(4)該問題的研究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或突破?(5)該問題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及研究任務是否明確集中?(6)該問題研究的可行性怎樣?
4.選擇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者應該根據(jù)生成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基本原則以及自己的研究興趣、專業(yè)特長,選擇和確定自己要研究的問題。選擇研究性學習問題要切忌大而空、虛而玄、泛而散。否則,研究就難以把握,無法開展。
5.加工問題。所謂問題加工亦即加工問題,指的是從研究的時間、地域、對象、內(nèi)容、方法等方面對選定的研究問題進行修改和限定,從而使研究問題更加明確集中,使問題變成真正可以付諸研究的問題。加工“研究問題”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幾方面。
(1)縮小。這是針對問題寬泛采取的加工問題的基本方法。縮小是指將問題的研究范圍縮小到適合自己研究的程度。這可從兩個方面進行:①縮小研究對象的范圍;②縮小研究內(nèi)容的范圍。
(2)擴展。即針對狹窄的問題,擴大其研究對象或豐富其研究內(nèi)容,使其值得研究。如把“怎樣幫助一個同學解決學習英語的困難?”改為“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把“××同學逆反行為的處置”改為“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與對策”。這些就是采用擴展的方法進行的問題加工。
(3)分解。即將復雜、模糊的研究問題按其內(nèi)在的邏輯體系,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lián)系的小問題,從而在具體化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
(4)布新。即對老化的問題采用新的角度,運用新的方法進行研究,使老化的問題轉化換成為具有新意的研究問題。如“心理學視域中的網(wǎng)絡道德失范現(xiàn)象”,“××省農(nóng)村中學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個案研究”,就是對老套的問題進行布新,使研究具有新意,富于特色。
(5)澄清。一般來說,在選擇好研究問題之后,接下來就要對研究問題的名稱進行正確的表述。一個好的問題名稱表述,不但能正確反映研究問題的基本內(nèi)容,而且還能讓人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關注你所研究的問題。澄清就是指改變對問題的表述,用具體明確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研究問題的名稱。表達研究問題的名稱在表達的語義上,力求準確、簡明;在表達的語式上,可以采用陳述句形式,也可以采用疑問句形式。常見的研究問題名稱一般表明了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內(nèi)容和研究的方法。
6.確定課題。一般來說,經(jīng)過對研究問題的加工,該問題就可以作為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課題了。但是,加工過的問題能否正式成為研究性學習課題,這要由學生根據(jù)研究性學習課題生成的基本原則來確定。
三、 研究性學習課題生成的主要策略
1.縱向遞進。所謂“縱向遞進”就是對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從縱深方向作遞進分解,構成“問題樹”,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子問題作為研究課題。
2.橫向拓展。就是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現(xiàn)象進行橫向擴大和拓展,使其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3.邊緣搜索。就是在學科研究的邊緣地帶尋找和確立研究課題。在學科研究中,“邊緣地帶”往往是在學科研究之間的交叉處、結合部或連接點。大量的科學研究事實表明,“邊緣地帶”生成研究課題極有利于新理論、新知識的產(chǎn)生。
4.熱點探討。這里說的熱點是指在某段時間、某個領域亟需解決的人們熱衷討論的問題。圍繞熱點來生成和選擇研究課題,更容易引起眾人的關注,使研究成果更快取得社會效益和學術效益。但熱點問題時效性太強,轉換太快,因此,參與熱點問題的探討必須選好研究的角度和切入口,注意突出個性,減少共性。
5.查缺補漏?!安槿毖a漏”是指閱讀有關教育研究文獻時,以“吹毛求疵”的治學態(tài)度,尋找別人在研究中的空缺、遺漏及不足,并以此作為研究課題付諸研究。
6.學科移植?!皩W科移植”就是借用其他學科的成果、原理、方法、技術,用來解決本學科中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生成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多觀察、多思考、多看相關的專業(yè)文獻,多積累實踐資料,不要貪大求全、好高騖遠,而應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生成和選擇適宜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民生,金寶成.現(xiàn)代教師走近教育科研.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李祎.數(shù)學教師科研選題的原則與策略.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6(4)
[3] 李方.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郭思樂,邢最智.中小學教育科研基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付一靜)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