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楚:我會慢慢變成另外一個人

      2007-05-14 15:05:52曹紅蓓
      中國新聞周刊 2007年16期
      關鍵詞:張楚同情新聞周刊

      曹紅蓓

      舊的張楚已被時代消解,十年后再出發(fā)的,是一個全新人物

      2004年,“魔巖三杰”的何勇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瘋了,張楚死了,竇唯成仙了?!痹掚m然極端,但那個時候聽起來不無道理。然而現(xiàn)在情況不一樣了,至少,張楚又要發(fā)新唱片了,而且是一張徹底的、不囿于民謠搖滾風格的新唱片。

      距上一張《造飛機的工廠》,整整十年。

      現(xiàn)在外界能聽到的,只有一首《向日葵》。雖不是傳說中的電子風格,但可以明顯嗅出它與以往張楚作品的巨大不同。

      過去張楚的音樂大部分不規(guī)律、不流暢,處處阻滯而又能以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去克服,因而顯出鮮明的個性。歌詞則或險峻或廣闊或晦澀,有永遠抹不去的詩人本色?!断蛉湛方^對出人意外。它旋律對稱規(guī)整,流動沒有任何阻滯,歌詞也是。水墨畫一樣的輕描淡寫,代替了1994年專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中的深刻博大,也絕無1997年《造飛機的工廠》中的自言自語、不知所云。僅剩的阻滯在他的嗓音里,那種孩童的無辜和成人的復雜在一起較勁的感覺,這也是僅剩的記憶中的張楚。

      “我曾找到過喜歡的文化”

      “這是1994年的春天,空氣中有一種富裕的氣氛。每個人似乎都站在一場洪流之中,等待著來自欲望的沖擊?!睆埮嗳蕿椤豆陋毜娜耸强蓯u的》寫下的文案令人唏噓。1994年,張楚在魔巖唱片旗下發(fā)表的這張專輯,一出世即成為中國搖滾樂歷史上的經(jīng)典。音樂中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回味無窮的詩意為張楚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即使今天來聽,這張唱片仍舊是中國流行音樂中最具人文精神的一組作品,十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中國新聞周刊:那時候,那么多的同情(的情緒)從何而來?

      張楚:21歲時,我開始接觸“垮掉一代”的思想,這對我的影響是根源性的。因為敏感,對現(xiàn)代生活有很多的不滿,又有表達的熱情,就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里了。

      我知道當時表達同情有一定的意義,有朋友唱了,他能感到愉快。

      中國新聞周刊:你19歲剛到北京時,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張楚:尋找我自己喜歡的文化,去學習去追隨。

      中國新聞周刊:找到了嗎?

      張楚:我找到過。但后來隨著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又變了。

      中國新聞周刊:是什么樣的文化?

      張楚:是對生命比較關心的、認真的、真實的文化。張揚曾說1995年以前是北京文化最可愛的時候,這一點我非常認同。那時候經(jīng)常跟何勇、中戲的施潤玖等朋友一塊去后海玩兒,坐在水邊,評判大家都接觸的文化,說的話特別單純。

      中國新聞周刊:1994年專輯里的作品都是那時候寫出來的?

      張楚:對。那張碟的版稅有5萬美金,公司預付了我10萬元人民幣。那時候生活是一直向前看的,創(chuàng)作特別自然。

      中國新聞周刊:現(xiàn)在你自己怎么評價1994年那張經(jīng)典唱片?

      張楚:挺滿意的,制作很精良,歌詞容量很大,旋律有樸素的,也有一些技巧的,比較豐富。

      中國新聞周刊:唱片成功對你的影響是什么?

      張楚:生活上突然變得很無措。做完唱片第一次有記者打電話要采訪我時,我挺緊張地說你干嗎要采訪我,就掛了。后來的很多采訪要求都是這樣給拒絕了。那時候做藝術的人跟媒體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關系,只有藝術跟結果的關系。一直到1997年,歌迷要照相簽名我還都全部拒絕。那時候的價值觀很單純,如果不那么單純我可能已經(jīng)變成另外一個歌手了。

      “我要不要去掙那100萬?”

      從1994到1997,掙扎了三年后張楚才推出了下一張唱片《造飛機的工廠》。1997年,“空氣中富裕的味道”更加濃重,曾經(jīng)從張楚身上散放出來的人文精神,能夠照耀周遭的同情的光芒塌陷成一個黑洞。取而代之的是夢游般的喃喃自語。如李皖所說:“這是一個力量喪失的時代。人群走散了,藝術的社會作用力陡失,藝術家都退縮到內心里去了?!?/p>

      時代消解的,不僅僅是一個張楚。

      中國新聞周刊:現(xiàn)在看《造飛機的工廠》銷售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張楚:自我。

      中國新聞周刊::從同情收縮到自我,以你的敏感,是否那時已意識到人文精神出了問題?

      張楚:對。人文精神,當它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里,是有效的。而當科技和經(jīng)濟發(fā)生很大變化時,支撐這個社會的不再是人文精神,而是人對物質的自覺理解。

      中國新聞周刊:要不要繼續(xù)同情,內心是否矛盾?

      張楚:很大的矛盾。同情必須造成實際的效果,沒有效果的東西就是不優(yōu)秀的。我想我歌里的力量是被高估了,對那些普通的花錢買我音樂的人們,我?guī)筒涣怂麄兪裁?。我盡量克服同情,放棄這個東西,但還是經(jīng)常被它所困。

      中國新聞周刊:那時候你在歌里唱“我要不要去掙那100萬?”是否表示你當時確實在做一些非常實際的選擇?

      張楚:對。100萬只是個象征,我考慮的是,你到底要不要讓你的才華變成一些特別實際的利益。后來發(fā)現(xiàn)我周圍的人都不長于此道,而這條路對我也不存在。那幾年整天不知道該干什么,幾個朋友還是到后海邊去坐,但交談的內容已經(jīng)變成互訴煩惱。

      中國新聞周刊:這種無所適從的矛盾什么時候最嚴重?又是什么時候結束的?

      張楚:它在最嚴重的時候結束了。具體就是到魔巖三杰后面的一個浪潮(地下?lián)u滾)興起的時候。我不理解后面一個浪潮它的精神實質是什么,他們有行動,但是沒有邏輯。我發(fā)現(xiàn)自己跟他們的隔膜,但我也肯定不會加入到商業(yè)歌曲的行列里。

      中國新聞周刊:所以你選擇了離開?

      張楚:是的。到2000年時候,北京的文化變態(tài),90年代主流的藝術家都找不到根源,內耗嚴重,我反復衡量了幾個月,最后徹底失望了,覺得它什么也不能給我了。我是2000年12月31日離開的,我不能忍受在這度過新年。走時只帶了我做音樂的電腦設備,書和大部分的碟都沒帶。

      我最初接觸電腦音樂是因為對后邊浪潮的失望,電腦音樂可以不求人,有想法就能實現(xiàn)。決心離開的時候,也基于對電腦的一點點信心。

      “我不會改變這個環(huán)境,改變的是我自己”

      蟄伏在西安的4年,除了不時去美院的操場上踢踢球,張楚只是在聽,了解國外的音樂,沒有做任何新的東西。2004年,他也沒有出來紀念紅磡。就在“張楚死了”的聲音甚囂塵上的時候,2005年,他悄悄離開西安前往青島,在那開始了新生。2006年,張楚返回北京舞臺,在臺上他仍然不知道該把手放在什么地方,像一尊煙火侵蝕的人間尤物。

      中國新聞周刊:2004年,你透過媒體說希望大家把你忘了,是不是那時候已經(jīng)不打算做音樂了?

      張楚:是的。因為那時候對國外的音樂了解得更多,以至于絕望了。所有的東西人家六七十年代已經(jīng)有很深的基礎,而我們只是幼稚的學生。懾于這種強大的文化,在西安我一直不敢自己做東西。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么后來又開始做了?

      張楚:我的缺點跟優(yōu)點,都是來自于敏感。當我發(fā)現(xiàn)一個環(huán)境有問題,就會選擇一個好的姿勢去游離,找到一個不一樣的文化類型來幫助我。所以2005年我去了青島。海邊不是封閉的文化,早晨起來,玫瑰色的天空就能使我振作。在青島我開始做一些純電子的、實驗性的東西。

      中國新聞周刊:一次次的離開,是基于你反叛的本性么?

      張楚:反叛也不是什么本性,是一點點積累出來的。對我的心靈來說,經(jīng)歷了那些,現(xiàn)在反而放松下來,覺得反叛的過程差不多結束了。年輕時候認為這個社會有很多錯誤和不好,但實際上自己還沒有真正進入社會,現(xiàn)在是身在社會的里面,知道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好、落后的東西,也有很多好的東西,但是我必須要選擇好的不能選擇壞的。

      中國新聞周刊:怎么會有勇氣重回北京?你覺得現(xiàn)在北京的文化好些了嗎?

      張楚:文化環(huán)境依然很差??梢哉f是一片空白,沒有什么主流文化了。然而這正是一個文化重新塑造的狀態(tài),意味著又有選擇的機會了。不像前幾年,大家選擇了同一種東西,你如果做不來,就不要做了。

      我不會改變這個環(huán)境的,我改變的是我自己。

      中國新聞周刊:你不再因為對國外文化的了解而高山仰止了?

      張楚:過去對自己喜歡的現(xiàn)代文化認識不夠好,理解得比較極端。雖然它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嚴重,但現(xiàn)在快有另外一個東西出現(xiàn)了,我還不清楚它是什么,但肯定跟中國文化有關。我現(xiàn)在早上8點多鐘起床、養(yǎng)花,跟大伙兒一樣,生活很規(guī)律。

      中國新聞周刊:所以你的音樂也變得規(guī)律了。

      張楚:以前沒做過主流作品,新的唱片就是想在主流市場,把中國的很樸素自在的精神和搖滾樂比較自我的東西結合一下。這兩個東西如果能很好地在一起,一定很有魅力。

      中國新聞周刊:你覺得樸素自在的生活在哪里?像《向日葵》里唱的,在山水之間嗎?

      張楚:不一定,呆在房間里就可以自在。每當我把房間打掃干凈,坐下來喝茶、看書,想一些簡單的,自己能回答的問題,就覺得自在。

      中國新聞周刊:你放棄做人文精神方面的努力了嗎?

      張楚:放棄了。我覺得在舞臺上鼓吹人文精神,跟大騙子一樣,很可怕。2006年廣州新年音樂節(jié),我唱了一些舊歌,觀眾的反應太夸張了,讓我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幸虧那天天氣很冷,緊張得忘了想。

      中國新聞周刊:你還追求力量的表達嗎?

      張楚:我追求,但力量已經(jīng)變了。我要的是那種貼近平常心,又比生活高一點的中

      國文化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像年輕時那么沖,但它持之以恒。就像一個年輕人長大以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我會慢慢變成另外一個人的?,F(xiàn)在,我就知道我已經(jīng)變了,而且變得不一定要別人知道我變了。

      猜你喜歡
      張楚同情新聞周刊
      她的委屈,沒有同情分
      旅行的沒落
      今天的會就開到這吧
      你為什么要學會拒絕
      不該有的同情
      1987年的微笑
      當代工人(2018年11期)2018-09-13 10:34:28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來限制對外交往為例
      張楚是什么座?
      江南(2017年3期)2017-06-07 23:27:18
      張楚:文藝的事兒英雄的事兒都欣賞完了
      博客天下(2016年11期)2016-06-03 11:47:42
      那些理財被騙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海峽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19:57
      保靖县| 原阳县| 甘肃省| 武清区| 凤阳县| 岱山县| 隆尧县| 巴东县| 兴文县| 静乐县| 金溪县| 龙门县| 屏边| 平和县| 平潭县| 讷河市| 合江县| 大同市| 清徐县| 襄樊市| 远安县| 九龙城区| 和静县| 临清市| 彝良县| 新兴县| 星座| 溧阳市| 崇义县| 集安市| 鱼台县| 霸州市| 阜宁县| 工布江达县| 连江县| 青岛市| 琼海市| 敖汉旗| 晋中市| 亚东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