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肽頻
“從中間穿過”,這是一個智慧之語。曾看過一篇《穿樹而過的智慧》的散文。一支施工隊伍在修筑一條公路時,遇到一個大難題:公路要通過的地方有一棵千年古樹擋道。施工的工人大都建議砍了此樹。因為如果要繞過此樹,必須增加一筆很大的工程款。一位工程師經(jīng)過一番苦苦的思索后,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你猜這是個什么好主意?
原來這棵古樹的根部不是連在一起的,分岔長成,直到樹的半腰位置才合二為一。工程師認真地測量了古樹分岔的距離,正好有十二米寬,離公路要求的路幅雖有一點差別,但并不影響通行。工程師將自己驚人的主意報告給了上級決策部門,即讓公路從樹的中間穿過去。這樣既不需繞道,又可以讓古樹形成歐洲凱旋門式的盛景。上級決策部門很快同意了工程師的“靈感工程”。在一般人眼里,遇到此類難題,想到的解決辦法不是從一旁繞道而過,就是砍伐了事。這個“從中間穿過”的絕想,我看給他一百萬獎金也不為過!
“從中間穿過”,既是一種智慧,又有幽默的色彩。在足球場上最精彩的傳球莫過于此。將球從對方的兩腿之間穿過,這樣形成的射門多是絕殺。一名進攻球員,正駕球急馳,圍上了兩名或者三名防守球員。進攻球員這時最令人驚艷的腳法就是頭也不抬,用腳的內(nèi)側(cè)或外側(cè),輕輕地搓動足球,使球在防守球員的兩腿之間,像精確制導(dǎo)的導(dǎo)彈一樣,直奔自己人或?qū)Ψ角蜷T而去。當(dāng)然最精彩的“從中間穿過”,是進攻球員在被守門員封住了射門的角度后,將球以閃電的速度從守門員褲襠下射進的情景。這就是最令守門員喪膽的“穿襠球”!啊,這是多少帶有幽默味道的一種“穿過”。
在舊時的德國,有一條典故也是有關(guān)“從中間穿過”的。它最初源于德國黑森州的卡塞爾地區(qū),是在士兵、運動員和學(xué)生中間流傳的一種體罰方式。那時違規(guī)的軍人都要接受夾道鞭笞刑。隨著一聲“從中間穿過”的命令,受罰者得從兩排士兵組成的隊列中間通過,在通過時任兩旁的士兵隨意鞭笞。因此,越是快速通過,受罰者受到的皮肉之苦越少。后來,這種處罰方式漸漸演變成了游戲,以培養(yǎng)人們快速、敏捷的一種活動方式。并運用到了舞臺上,要求舞臺上的演員按規(guī)定站位并離開舞臺,也成為導(dǎo)演在排戲時的一個經(jīng)常術(shù)語。由此可見,這個詞蘊藏著巨大的智慧能量。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難題,有許多人總是喜歡拐彎抹角或以鉆牛角尖的方式來解決,其實,大可不必。甚至有一些人喜歡小題大做,突出問題的隆重性,渲染解決的過程,也是沒有必要的。許多問題,只要我們敢于像踢足球一樣,善于“穿襠”,像穿樹而過的那位智慧工程師,就可以解決得輕巧而又有效果,智慧而又令人回味。所謂“風(fēng)暴的中心是寧靜的”,“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等等,都包含著類似的哲學(xué)機理。從中間穿過,是讓你從解決事情最簡潔的那扇窗戶里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