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已進人了全面實驗階段,這種新型的高科技教學手段在美術教學中產生的顯著教學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正確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改變。
一、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1.生動形象,激發(fā)興趣
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tài)美升華為動態(tài)美。即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fā)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如:《建筑藝術欣賞》一課,欣賞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點是必要的一環(huán),但書上圖片不多,又沒有與教材配套的掛圖,欣賞實景更是不可能,這時候多媒體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我將各處搜來的圖片掃描進電腦,并精心分類。上課時,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的伴隨下,一邊欣賞,一邊贊嘆,很快產生了愉悅的學習氛圍。然后,我點出用電腦制作的對比圖,清楚地展示了生動別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氣古樸的北方建筑美,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再在個別的細節(jié)上,比如對故宮漢白玉的石階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圖案等進行放大和特寫,學生再也不是坐著聽和看了,他們忍不住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舉手想要跟老師問清楚.并不由自主地和同學討論起來。這種學習是高效的、自主的。
2.打破局限,激活創(chuàng)造思維
有的家長跟我反映,說孩子以前的畫特別“有意思”,天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入了學(或幼兒園)以后,反而越來越膽小。一下筆就是小鳥、房子、太陽,造型都一樣。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的模仿性很強,加上老師示范的影響,他們會產生惰性和慣性。實際上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認識并不僅限于此。為了解放他們的思維,在《海底世界》中我設計了這么一個課件:將搜集的海底的錄像帶剪輯加工,通過控制操作面版,給學生展現出神奇真實的海底世界。有時呈現全景。有時將貝殼定格。有時將有特征的魚放大,有時又反復播放魚群游動,還給潛水員、潛艇等來個局部特寫,讓學生不斷地觀察討論。學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嶄新的視覺概念所替代,畫出了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有的學生還畫出了海底的龍宮,自己則開著漂亮的潛水艇去探險。在討論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非常興奮和積極的狀態(tài),爭著和老師、同學討論。在上述狀態(tài)下的學習就是一種高品質的自主學習了。如果沒有多媒體的加入,很難想象會有這么好的效果。
3.改變授受局面,增強學生參與性
一